以「勇敢超越、追求更好」為發展方向,嘉義縣整合觀光山海軸線,以打造觀光生態系,推廣多元文化觀光活動、推動人文藝術展演,體現嘉義人文底蘊之美,打造安居共好城。
「破繭的過程是痛苦的,是一件時機、智慧、忍耐以及能力的綜合考驗。現在,正是嘉義『破繭而出』的最佳時機!」去年底就職屆滿5週年,嘉義縣長翁章梁有感而發,大家都認同「嘉義正在發展」,尤其是近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這塊土地的人民開始擁有想像力以及夢想;即使蛻變破繭的過程非常寂寞、又需要長時間等待,但這是嘉義必經且不能躁進的一條路,唯有勇敢突圍,方能翻轉嘉義世代的未來。
整合大阿里山林鐵建設 提升嘉義觀光質量
嘉義是農工大縣,農業與工業是硬實力,那麼,強化文化與觀光發展則是軟實力。翁章梁表示,臺灣各縣市觀光競爭激烈,嘉義「讓亮點新生」,包括嘉義縣封閉23年的觀音瀑布於2023年夏季重新開園,從入口到山頂共有4個瀑布,距離市區不遠,成為民眾健行好去處;假日平均人潮3,400人,帶動周遭商機,活絡地方經濟。
阿里山祝山車站重新設計整修,將雲霧繚繞山巒的意象巧妙融入屋頂設計,利用車站自然的地形坡度,彷若旅客穿越雲浪登上觀日平台之後,迎接日出破曉;同時,更全新打造檜木車廂的「福森號」,以及斥資千萬的「栩悅號」列車。前者全程散發天然紅檜與臺灣扁柏特殊香氣,宛如為乘客開啟自然療癒之旅,後者以臺灣特有種「阿里山迎賓鳥」栗背林鴝為靈感,以鮮豔的藍色與俏麗的橘色,展現靈洞喜悅的生命力。隨著阿里山林鐵的內裝升級、美學展現,而阿里山林鐵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42隧道」也預計年底完成基礎工程,通車後更能滿足旅客多元需求,「整合大阿里山林鐵建設,將提升嘉義觀光的質與量,創造全新不一樣的改變。」
而緊鄰故宮南院的「嘉義縣微型文創園區」,由BOT廠商投資14.5億設立「Holo Park羊角藝術村」,將打造為數位娛樂及休閒觀光綜合性文化科技旅遊園區。翁章梁表示,透過3D全息影像技術融合主題樂園開發,第一期將規劃建置特色餐車、萌寵動物親子樂園以及無動力刺激裝置,以AR科技進行互動,還會打造全長260公尺長的高空滑索Zip Line,讓遊客有刺激性體驗。第二期將有數位藝術館、引進全球頂級野奢Villa酒店,第三期則將有250間商務旅館,連結周邊景點,打造完整的文創區塊。
故宮南院二館、觀光學院培訓 厚植藝文能量
「任何強有力的建設,只要能再長大、擴大,對嘉義縣的發展都是有利的。」翁章梁認為,作為國寶級建設的故宮南院,二館的動工,見證南院將有雙主館相互輝映,大幅增加展示空間,讓南院能策辦更多的好展覽,呈現國寶精華、新媒體及國際展。除了展覽以外,二館也將作為文物修護的交流與推廣的平台。而二館的設計,以故宮典藏的青銅器文物做為建築物立面主意象,將「綠寶盒、水墨、翰墨山水」等概念,融合現有一館的飛白、墨韻及湖畔景致,作為整體景觀設計意象。
為提升在地旅宿業者的競爭力,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觀光學院」課程自2020年開辦,2023年規劃「參訪場域見習」、「戶外體驗教學」、「在地特色野菜料理實作」、「短影音世代行銷策略」、「服務品質提升管理」五大主題的課程,總共15堂課程,提供在地業者充分的在職訓練管道,增加本身的實力,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品質。翁章梁舉例,「嘉義在地特色野菜實作」融合嘉義山、海、平原三區富含豐富農漁特產,未來將出版嘉義野菜料理食譜,以嘉義野菜結合在地食材,共設計了25道野菜料理,冀提供在地業者融入應用至觀光餐飲業中。
「嘉義縣府也有提供民眾優質娛樂的責任,推動鄉鎮的藝術活動,提升在地的生活品質。」翁章梁表示,大型戶外戲劇包括邀請明華園「超炫白蛇傳」吸引超過5萬民眾、紙風車劇團「哪吒鬧龍宮」演出巡迴嘉義亦超過6千人次,更創辦仲夏表演藝術節深入鄉里,也有預計花5年走遍18鄉鎮市的「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透過藝術行動「再看見」、「再挖掘」、「再發現」嘉義的文化生活樣貌,形塑嘉義知識學的一環,為嘉義留下更多歷史藝文紀錄。
(嘉義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