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全年最低訂閱優惠全面啟動!只要 2.5 折起

2024最弱勢總統將出現?本屆選戰6大觀察指標拆解風向

陳思豪
user

陳思豪

2024-01-08

瀏覽數 19,050+

依姓氏筆劃由左至右,分別為三位2024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賴清德。取自候選人臉書
依姓氏筆劃由左至右,分別為三位2024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賴清德。取自候選人臉書
00:00
00:00

再過一週即將迎來2024總統大選,相較於前兩次選戰,今年局勢顯得特別混亂,國會方面各黨也有不同目標,更有一些小黨面臨生死存亡關鍵一戰,《遠見》整理選戰6大觀察重點,也是未來四年局勢的重要風向球。

選前最後一個假日,三組候選人不約而同選在高雄(鳳山、前鎮、鼓山)做最後衝刺,接下來各陣營將進行車掃活動,再來就是重頭戲選前之夜,藍、綠兩陣營都將壓軸放在新北板橋,柯文哲方面憑藉著空戰優勢,搶到了凱達格蘭大道,他希望複製過去幾屆經營,成功進軍總統府。

得票率低於39.6%,出現超弱勢總統?

馬英九蔡英文,過去四屆總統大選,多數呈現一面倒的結果,差距最小也有79萬餘票,但今年候選人,都有基本盤,呈現的實力也在伯仲之間,不少人認為差距不會太大,甚至有可能出現史上最弱勢總統。

2000年總統大選,當時也呈現「三腳督」態勢,當時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拿到39.3%選票,驚險擊敗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的36.84%,這次當選者是否會低於當時陳水扁的得票率,值得觀察。

若真的出現超低支持度的民選總統,必須與在野黨進行某些程度的整合,當年陳水扁領導的少數政府,第一屆行政院長就由唐飛組閣,但從後來結果來看並不順利,若真的出現弱勢總統,必須有優秀協調、溝通能力,否則在當前朝野對立嚴重下,國家很可能面臨空轉的困境。

民選制度上路後,同一政黨執政12年

台灣民選總統制度上路後,一共出現四任民選總統,從李登輝到蔡英文全數連任成功,但每人在8年任期結束後,都出現政黨輪替的情形,若這次賴清德能勝出,將打破以往慣例,也讓民進黨成為第一個執政12年的政黨。

從過去經驗來看,執政黨執政時間愈久,選民愈容易產生「換人做做看」的想法,此外每位總統進入第二任期,就沒有連任包袱,通常會進行較大幅度改革,每次改革,勢必都會影響部分群體利益,引發社會動盪,因此要同一政黨連任三屆,本身就有不小難度,這次若真有例外,台灣政壇將迎來另一個全新的局面。

今年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都有基本盤,呈現的實力也在伯仲之間,不少人認為差距不會太大,甚至有可能出現史上最弱勢總統。取自總統府官網

今年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都有基本盤,呈現的實力也在伯仲之間,不少人認為差距不會太大,甚至有可能出現史上最弱勢總統。取自總統府官網

立院改制後,首度出現三黨不過半

國會選舉過去曾出現三黨(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不過半的情形,但在2008年改制後,接下來四屆選舉都出現單獨過半的態勢,國民黨在08年、12年拿下壓倒性勝利,民進黨16年首次成為國會最大黨,接著2020年連續兩屆拿下過半席次,也讓馬英九、蔡英文兩任總統,都能享有「完全執政」的優勢。

近年來民眾黨快速崛起,雖然無法撼動兩大黨地位,但有機會在這次成為關鍵少數;柯辦公室發言人吳怡萱就不諱言,這次目標就是拚三黨不過半,如此一來在野黨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對執政黨達到有效監督,而不是像過去幾年,執政黨已經呈現為所欲為的狀態。

未來執政黨若要推相關法案,就必須來說服大家,而不是用數人頭的方式直接輾壓過去。

對藍綠而言,則力求能達到過半門檻,一位綠營人士坦言,若執政黨沒有取得國會多數,施政將窒礙難行。當初陳水扁前四年,唯一在立院表決過關的考試院院長姚嘉文人事案,而且僅贏了一票,其餘案子通通遭否決、杯葛,由此就可見其重要性。

時代力量、民眾黨的關鍵戰役

國會於2008年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讓小黨發展受到侷限,不少政黨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走向泡沫化,過去曾是國會第三大黨的時代力量,與這幾年崛起的民眾黨,都將這場選戰視為存亡的關鍵之戰。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接受《遠見》訪問時不諱言,這場選戰對民眾黨來說是「生死存亡的一戰,」如果結果不理想,只能在既有基礎上發展,這樣成長會非常緩慢,要突破「會很困難」。反之,若能在國會有更多突破,甚至成為關鍵少數,就有辦法形成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相較於民眾黨,時代力量的狀況更讓人擔憂,本屆他們將滅火器歌曲「繼續向前行」作為競選歌曲,用意不言而喻。時代力量黨主席、新竹縣立委候選人王婉諭在社群坦言,自己也曾想過放下重擔,回歸家庭,但內心的不甘卻讓她無法一走了之,因為自己不甘於台灣社會的現況,更不甘於「新政治」的理想從此幻滅。

依據《政黨法》22條規定,若能拿到超過3%以上的政黨票,就可獲得每年每票50元的政黨補助金,超過5%以上就有不分區席次,這塊就是小黨必須努力的目標。

本屆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除了大選的勝負之外,新北市的得票率也是重要觀察指標。取自侯友宜臉書

本屆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除了大選的勝負之外,新北市的得票率也是重要觀察指標。取自侯友宜臉書

侯友宜新北得票?牽動未來政治仕途

本屆侯友宜除了大選的勝負之外,新北市的得票率也是重要觀察指標;四年前,高雄前市長韓國瑜帶職參選,最終不但慘敗坐收,重回高雄甚至遭選民罷免、黯然下台。

當前政治版圖偏向「北藍南綠」,若新北選情不理想,侯友宜不但勝選機會渺茫,在新北累積的勤政形象也可能付諸流水,嚴重的話甚至影響未來政治仕途。

在過去,帶職參選被視為「更上一層樓」,多數選民對政治人物轉換跑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但近幾年環境出現變化,不少年輕選民對「吃碗內,看碗外」做法不以為然,甚至定義為「落跑」,若侯友宜選舉結果不盡人意,未來的政治人物想再走帶職參選的路,可能要有更多盤算。

南台灣仍鐵板一塊,八仙過海成歷史?

南台灣一向是綠營的大票倉,高雄8席立委,從2016年以來連兩屆被民進黨「通吃」,但隨著大環境改變,不少人認為鐵板一塊的態勢已有所鬆動,「八仙過海」很可能成為過去式。

目前被認為變數最大的,分別是第3與第6選區,其中第3選區左營、楠梓過去就是軍區、眷村所在地,加上現任立委劉世芳以健康因素放棄連任,改由李柏毅接棒,讓藍營有機會突圍成功。

原先沒有懸念的第6選區,因因現任立委趙天麟因外遇醜聞宣布退選,改推派市議員黃捷,另外獨派大老郭倍宏堅持參選到底、瓜分票源,局勢也難以預測。

選舉進入最終關頭,台灣政壇是否會迎接新局勢,或是出現在一次政黨輪替?各政黨是繼續茁壯、還是被捲入歷史的洪流,還有5天就有答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