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部門合夥聯盟,在過去二十五年的美國,進展非常快。產官學各界大約都瞭解產學合作是有益處的,但也不斷調整。
因為學校和業界當初成立的宗旨就有差異,所以兩個系統的作法和步調是有相當差異的,有時甚至出現利益衝突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在尋找新的相處之道,我們也透過不斷的腦力激盪,希望尋找新的產學合作的原則。
產學合作著眼的是長期的共同利益,所以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首先,必須釋放善意,瞭解並肯定對方的作法及長處。長期來說,必然是利多於弊,這樣的合作關係才能持續。
在美國,大學的研究經費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業界的捐助,尤其是科技界的龍頭大廠。因為他們相信,大學若能普及科學及技術的研究,將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政府在產學合作上更扮演關鍵的角色,一方面要鼓勵學校培育能夠為業界所用的研究人才;二方面也要讓業界願意把最新的技術轉移到學校當中。
當然產學合作還面臨一些問題有待克服,雙方合作後產生的利益如何分配是當務之急。
不過現在大家至少都有基本的共識,因為產業界需要大學的研發能量;而大學也瞭解他們所開發出來的專利,若是沒有廠商願意將它商品化,就只是無實際效用的學術成果而已。即便如此,我們仍需不斷地檢討雙方的合作內容。如同前面所講的,產學合作的關鍵,在維護雙方的長期、共同的利益。(張彥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