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超乎想像的人性悲歌!《年少日記》:成績,永遠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全部

導演卓亦謙、男配角黃梓樂專訪/香港社會最殘酷的現實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3-12-07

瀏覽數 39,700+

以《年少日記》入圍本屆金馬最佳男配角的黃梓樂,以及榮獲本屆金馬最佳新導演的卓亦謙。魯皓平攝
以《年少日記》入圍本屆金馬最佳男配角的黃梓樂,以及榮獲本屆金馬最佳新導演的卓亦謙。魯皓平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電影《年少日記》由卓亦謙執導、編劇,盧鎮業、鄭中基、黃梓樂、陳漢娜演出,在第60屆金馬獎中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劇本與最佳剪輯等5項大獎。最終抱回最佳新導演獎項。

在追求學歷至上的那個年代,許多父母都冀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成績,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企盼下,那恨鐵不成鋼的傲骨無形中只是更加害了孩子——沒有人會故意不用功讀書、也沒有人願意考出爛成績,而評斷一個人優劣的標準,更絕對不只是考卷上的分數。

金馬60 X《遠見》專題報導

曾幾何時,你我勢必都曾被比較過成績,哪個朋友的孩子考得好、哪個父母教出的孩子成績出色,更遑論當自己有兄弟姊妹時,那個成天被比較的難堪,也許,聰明的孩子能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與呵護、駑鈍的孩子只會遭受無盡羞辱和挨打,看似不打不成器,但背後所造成的心理創傷,絕對超出你我想像。

在香港全新電影《年少日記》中,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它針砭整個家庭教育和教養上的荒謬,以今昔對照的手法、溫暖和冷漠的映照,交織幕後不為人知的真相,而一封尋求自殺的遺書和一本塵封的日記,更瀰漫出無以復加的浪潮和心痛。

《年少日記》金馬入圍表現亮眼,備受各界讚譽

《年少日記》講述的是香港社會下十分壓抑的問題。光年映畫

《年少日記》講述的是香港社會下十分壓抑的問題。光年映畫

《年少日記》由卓亦謙執導、編劇,盧鎮業、鄭中基、黃梓樂、陳漢娜演出,這是卓亦謙首部長篇電影作品。

本片在第60屆金馬獎當中入圍5項大獎,包含最大獎的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劇本與最佳剪輯等,拍攝時年僅10歲的黃梓樂表現非常亮眼,成了本屆男配角入圍者、也是所有入圍者中最年輕的演員。

《年少日記》故事描述,在中學任職的鄭老師(盧鎮業飾)在校園意外發現一封沒署名的遺書,在尋找真相過程中,卻讓他想起充滿暴力和遺憾的童年往事。

與此同時,妻子(陳漢娜飾)的婚姻危機和父親(鄭中基飾)病危的雙重壓力下,他必須跟時間賽跑,找出企圖輕生的同學並阻止悲劇發生⋯⋯

成績,永遠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全部

《年少日記》探究了一個家庭對於成績與成功定義所帶來的悲劇。光年映畫

《年少日記》探究了一個家庭對於成績與成功定義所帶來的悲劇。光年映畫

抑鬱不是一種選擇。一封未署名的遺書,驅使鄭老師踏上挽回自殺學生的行動。重讀童年日記,往昔的遺憾與創傷浮上心頭,也令他反省一路走至今日的種種,沉靜中洋溢童真。

《年少日記》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它實在太貼近你我生活,也許你曾經就是一個被嫌棄成績的當事者、身邊有這樣案例的受害者,甚至,自己就是那個用著極端教育方式的家長——故事從不同的角度都能令人感到醍醐灌頂,對於現在已經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更是感受深刻的震撼。

《年少日記》從一個導師發現一名學生打算自殺的字條,延伸到自己童年時不堪回首的記憶,再透過那本封存已久的日記,挖掘人性底層最難以接受的絕望,那一環牽著一環的影響讓人久久不能自己,故事中許多顛覆想像的反轉和衝擊,更是本劇最關鍵的轉折。

《年少日記》的撰寫起源,來自於導演朋友的自殺悲劇

導演卓亦謙坦言,《年少日記》的撰寫起源,來自於朋友的自殺悲劇。魯皓平攝

導演卓亦謙坦言,《年少日記》的撰寫起源,來自於朋友的自殺悲劇。魯皓平攝

榮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卓亦謙分享,其實,當時他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真心覺得可能會沒人想看這部電影,因為它很沈重、也怕觀眾沒辦法有共鳴。

「我一直在想,觀眾可能每天上班都很忙,為什麼還要看這樣的作品、講自殺的故事,所以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但香港上映後,獲得很大的鼓舞,在台灣影展也有不錯的迴響,這是我很欣慰的事。」

他坦言,最初要寫這個故事的起源,是2009年,有一個朋友輕生,而這個朋友其實和主演《年少日記》的主角盧鎮業也是學長學弟的關係。

盧鎮業在《年少日記》中飾演一名導師。光年映畫

盧鎮業在《年少日記》中飾演一名導師。光年映畫

「其實他走的那天,我們前一天還有見面,他甚至還留了一封信給我。從那以後的十幾年一直到今天,我都一直在想為什麼這件事情會發生,為什麼當時的我沒有發現。」

後來,每一次只要有自殺相關的新聞,他就會非常關注,他發現自殺的問題其實有許多共通點,也許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學業的壓力,背後的原因其實非常複雜。

他坦言,「香港是個『比較文化』很重的社會,凡事也以賺錢為重,大家會認為學業、分數是一切,也很容易陷入不快樂的漩渦中,而整個教育環境也很忽視小孩子的感受,每個人都不知道,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年少日記》的故事,一開始可能還沒有機會誕生

年僅10歲的黃梓樂是本屆金馬獎中入圍者最年輕的一位。光年映畫

年僅10歲的黃梓樂是本屆金馬獎中入圍者最年輕的一位。光年映畫

卓亦謙有感而發的說,其實從6歲到18歲,他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一路走來成績都非常不好,更不是家長或老師心中的那個「好學生」。

直到大學因為開始唸了電影,他彷彿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是一直到那個時候才發現,原來有些東西,是可以不用靠成績來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然而,當編劇多年,卓亦謙寫了無數個劇本,最後真正能用、而被拍成電影的作品,卻只有兩部,這讓他開始萌生了退意,「我當編劇一段時間後,覺得心灰意冷,一直在心底醞釀是不是要離開這個行業,但我問自己,如果這樣離開,會不會不甘心,這才開始有了《年少日記》的創作動力。」

小童星黃梓樂表現非常精彩,是電影的一大亮點。魯皓平攝

小童星黃梓樂表現非常精彩,是電影的一大亮點。魯皓平攝

《年少日記》為香港第5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得獎作品,更創下大專組得獎作品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堪稱是一大成就。

卓亦謙坦言,如果當時這個劇本沒有得獎,他就不會繼續在這個行業了,更不會有後面入圍金馬獎、甚至還得獎的奇幻旅程。

他說,《年少日記》的故事,寫的就是香港許多有錢人家庭下的教育悲哀,他們賺很多錢,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跟著很會賺錢。像是電影中的父親,就會覺得小孩子不成功,是自己的失敗,他只想著贏,在很多家庭裡就是這樣。

《年少日記》小童星黃梓樂表現亮眼,未來表現令人期待

非常可愛的黃梓樂,金馬來台後也累積了許多人氣。光年映畫

非常可愛的黃梓樂,金馬來台後也累積了許多人氣。光年映畫

黃梓樂在《年少日記》飾演片中日記主人,乖巧努力卻因成績不佳,備受父母嚴厲對待,這次挑戰演出家庭及學校環境帶來的心理歷程,靈動且令人心疼的超齡演技,扣人心弦。

今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最小年齡入圍的黃梓樂,才10歲的他,已經參與多部香港電影及電視劇演出,他非常感謝導演卓亦謙給他演出機會,第一次看劇本的時候就已經看到哭了。

黃梓樂笑說,他很喜歡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演出,而且從小到大,媽媽、哥哥就一直說他很有表演慾,看到鏡頭也完全不會害羞或怕生、緊張,「我覺得這可能是天生的吧!」

黃梓樂表示,媽媽給予她很大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喜歡演戲這件事情,家人也都非常支持。

「我的家庭和電影裡的家庭,真的是相差太多了,我看完劇本就一直哭,覺得這個角色真的是非常可憐的人,家人和朋友都不喜歡他,爸爸還動不動就打他,所以我投入角色的方式,就是一直看劇本、想像他的感受。」

鄭中基所飾演的爸爸非常嚴肅又暴力。光年映畫

鄭中基所飾演的爸爸非常嚴肅又暴力。光年映畫

他笑說,雖然在電影裡面,鄭中基所飾演的爸爸非常嚴肅又暴力,還有許多毆打的戲碼,「但每次這些戲拍完以後,他都會跑過來關心我的狀況、跟我說對不起,其實非常的窩心。」

事實上,每次拍完一場戲,鄭中基都會有罪惡感,不斷跟黃梓樂道歉,拍攝期間還曾經有「不如辭演」的念頭出現。反倒是黃梓樂小小年紀很明白事理,叫鄭中基盡情打罵,因為他知道演戲是假的。

黃梓樂一開始就相信,《年少日記》絕對是部打動人心的電影,而且這也是他首度挑戰戲份最重的角色,他拍攝時,從未想過是否會入圍而演,而是希望自己能盡力去做,更期待所有觀眾都能夠進戲院支持《年少日記》。

黃梓樂表示,如果有機會,自己會做更多的表演嘗試。魯皓平攝

黃梓樂表示,如果有機會,自己會做更多的表演嘗試。魯皓平攝

黃梓樂期許未來能帶給更多作品給觀眾。魯皓平攝

黃梓樂期許未來能帶給更多作品給觀眾。魯皓平攝

《年少日記》劇照。光年映畫

《年少日記》劇照。光年映畫

《年少日記》劇照。光年映畫

《年少日記》劇照。光年映畫

你可能也喜歡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