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劇場「明月照紅塵」簽名會,宛如一場鄉里盛會。下午兩點的活動,人潮從中午就開始聚攏,懷抱小孩的婦女,背著書包的學生,頭髮花白的阿嬤,排成一條緊密的人龍,從微風廣場地下樓,蜿蜒開展到地面層。
「原本預計六百人的簽名會,沒想到來了一千兩百人,」製作人楊英奇對觀眾熱情的參與,又驚又喜。事實上,簽名會的盛況並非偶然,近年來大愛劇場的收視表現一路攀升,已成為八點檔的一方之霸。
2002年的「牽手人生」,竄上本土劇收視亞軍。去年「草山春暉」直追三立「金色摩天輪」,DVD熱賣上萬套。接檔的「明月照紅塵」更一舉奪得收視龍頭寶座,創下三.一九的高收視率。
收視黑馬 全家可以一起看
自三立的「台灣霹靂火」以來,台灣八點檔幾乎被情節誇張、暴力橫陳的連續劇包圍。然而大愛電視台的八點檔,不用當紅明星,不撒重金宣傳,卻以樸實、溫馨的真人實事故事,成為收視黑馬。
大愛劇場的高收視率,反映出觀眾口味的轉變。「其他八點檔演的都大同小異,不是講復仇,就是錯綜複雜的愛情戲,難得有大愛台,能給我們一塊清新的視覺園地,」一位觀眾表示。
大愛劇場之所以能成為一股戲劇清流,靠的是立台宗旨,以及上游的嚴密把關。證嚴法師希望以電視的力量,淨化人心,是以大愛劇場所有的戲劇,不論主角是殘而不廢的青年、戰勝病魔的原住民、或命運坎坷的媳婦,傳達的都是勸人為善的道理。
「大愛的戲絕不做不良示範,」大愛台委製一部節目經理龐宜安強調,劇中不能出現負面暗示,每個動作都要謹慎傳遞教化的意涵。例如,劇中提到喝酒,爾後一定會用喝酒鬧事或出車禍等負面結果,以警世人。若後續無戒菸的情節解套,戲中就不會出現演員抽菸的鏡頭,「否則會給小孩錯誤印象,讓小孩模仿不對的事,」她形容。
對點滴細節的謹慎,讓大愛台「闔家觀賞」的比例特別高。不僅渴望心靈提升的人,成為大愛的觀眾,遇到問題的人,也會在大愛戲劇中,尋找解決之道。
有子女拉著父母一起看「富貴人生」,因為戲中傳達夫妻凡事不吵、不計較的和平相處之道。也有觀眾購買「草山春暉」的DVD做為給女兒的嫁妝,因為其中傳達珍貴的孝悌精神。知名演員劉德凱就曾感慨,自己做了多年的戲,卻直到在大愛台當了製作人,才敢在自己節目播出時,摟著孩子說:「爸爸跟你一起看電視」。
真人真事 還要調查考證
除了立意良善,大愛劇場堅持品質,決不拖戲,也使它虜獲喜歡精緻大眾文化的觀眾。
身為非營利組織,大愛電視台的資金來源以慈濟基金會、企業的公益贊助,以及環保回收等收入為主。大愛劇場得以完全摒除廣告商的干擾,把焦點放在戲劇本質上。
「大愛台只是想要如何做一個讓大家感動的戲,我們也抱著這麼簡單的心去做,這是在商業台不可能發生,」草山春暉導演鄧安寧指出,商業台背負收視壓力,當競爭對手劇情進入高潮,為避免觀眾流失,台內正在播出的戲,常被迫修剪劇情以加快步調,但戲劇的質感也就此破壞。
此外,商業台收視率高的戲劇,幾乎都是從見好不收,演變成歹戲拖棚。原本三十集的戲可以演到上百集,編劇上午寫完劇本,下午演員馬上接著演,品質不粗糙也難。
相較之下,講究真人真事呈現的大愛劇場,幾乎每齣戲都會花近一年的時間,進行田野調查。不但與當事人深度訪談,採訪周邊親友,也用心考據當時的風土民情,人民食衣住行等細節。由於考證工作繁瑣,劇本往往一改再改,務求貼近真實情況。
「真實的故事才具有說服力,觀眾可以從戲中找到信服的答案,以及從困境走出來的力量,」大愛台委製二部節目經理侯旨玲說。
另一方面,大愛劇場在選角、語言使用、場景設計,乃至道具上嚴格把關,持續網羅優秀的導演、編劇,因此成為金鐘常客。豔星田麗、舞台劇出身的林嘉俐,都是因為演出大愛劇場,充分發揮演技,而獲得金鐘獎。
7年努力 由溫馨邁向喜劇
不過大愛之所以能在今日獲得廣大青睞,靠的並非獎項的加持,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大愛劇場1998年草創之初,業界並不看好,也因宗教台的色彩濃厚,收視率不盡理想。
經過七年的努力,大愛劇場逐漸在觀眾口耳相傳下,建立口碑。「大愛電視定位清楚,鎖定慈濟人的故事持續深耕,發揚人性光明面,成為觀眾心中『不會錯』的選擇,」公視執行副總經理孫青表示。
然而,不少觀眾表示,大愛劇場的主角前半生故事精采,但在加入慈濟就成為「聖人」,劇情也轉趨單調。也有研究生論文指出,大愛劇場的戲劇有一定的公式:主角遭逢苦難求助無門,直到遇到慈濟,才獲得救贖,傳教意味濃厚。「大愛的戲劇若不創新,收視將有下降之虞,」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公視孫青也認為,若戲劇的模式不變,觀眾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很難再有突破。
或許是聽到觀眾的聲音,大愛劇場開始不同的嘗試。未來製播的戲劇中,有主角成為慈濟人後,還是會犯錯的情節。近日播出的「阿桃」,跳脫過往的溫馨路線,以喜劇方式呈現,也獲得不錯的收視成績。大愛這股向善的清流,似乎已站穩主流的位置。「我相信這波『大愛現象』會一直持續下去,人們開始瞭解這世界還是有希望的,」導演鄧安寧有感而發,「我的小孩才七歲,我希望他在好的閱聽環境中長大。」
大愛劇場的藍海策略
前大愛電視台總監姚仁祿由AC Nielsen的調查發現,民視、三立與中視的八點檔收視率,只要一方上升,另外二者就會下跌,「簡言之,它們三台是紅海,戲劇邏輯類似,搶的是同一批觀眾。」相對來說,穩居第三名的大愛台,收視率不受其他台左右,則代表另一片藍海。
不隨競爭對手起舞,是大愛劇場的藍海策略。過去同業認為「善良的故事沒人要看」,大愛劇場卻堅持用慈濟的真實故事,闡揚人性的真善美,是以能做到價值創新,開發出新的觀眾群。
姚仁祿指出,想看戲劇,但不願屈就傳統八點檔的人、是大愛的第一批觀眾,「近一年,愈來愈多看傳統連續劇、看得不情願的觀眾發現大愛,轉過來,就不想離開了。」他笑著說。(王怡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