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商業發展研究院-奈米化時代的創意觸媒

張元祥
user

張元祥

2006-02-16

瀏覽數 27,600+

商業發展研究院-奈米化時代的創意觸媒
 

本文出自 2006 / 2月號雜誌 新塞翁學

1995年11月,經濟部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首次全國商業會議,時任政大科管所所長的吳思華在引言時指陳,設立「商業發展研究院」的重要性。

事隔十年,同一時間、同一會場,舉辦了第二屆全國商業發展會議,商研院成為大會的重要結論,也將在今年第二季正式掛牌運作。

這一天,吳思華略帶激動地說,「為了這一天,台灣的商業服務業足足等了十年。」

除了高科技,其他都是阿信命

十年前的台灣,服務業產值約新台幣3.8兆,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為59.1%。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服務業的產值已經突破7兆。去年第三季,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更高達73.9%。

「商研院成立後,商業政策釐清與服務業法令鬆綁,終於見到一絲曙光,」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回憶,十年前,僅擁有兩百個通路的全家,剛開始獲利。十年後,全家已有一千八百六十家通路,「遲到總比不到好,期待商研院能帶動下一波商業奇蹟。」

「只有在物價狂飆,被媒體修理到滿頭包時,官員才會來電詢問市場情況,」另一位大型流通加盟業者不平地指出,「每次看到工研院兵強馬壯,及高科技業的意氣風發,就覺得自己像苦情的台灣阿信。」

去年,經濟部商業司,好不容易從計畫結餘款中,撥出新台幣3300萬元,做為商業研發補助。獲致成效後,今年編列2億元預算,獎勵服務商品設計、營運模式建立、行銷方法的創新,及新技術的運用。「2億元?我一年付給國外的技術報酬金都不止這個數目了,」業者忿忿不平地指出。

憑藉著民間中小企業旺盛的生命與創新能力,服務業成為台灣產業的主流,還有成立商研院的必要嗎?

服務業即將遭遇跨國競爭

經濟部商業司長杜紫軍認為,台灣商業服務業看似欣欣向榮,卻潛藏轉型的隱憂。

對內而言,去年12月底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香港部長會議,達成大幅開放服務業的共識。大型跨國服務業競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商業服務產業,勢必要加強體質,才能迎接國際競爭。對外而言,台灣消費市場,僅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規模,商業服務產業要持續提升,才能將成功的經驗,複製到海外市場。

「不論產業升級或國際化,對絕大多數現有的業者而言,都是高難度的挑戰,」政大商學院教授吳思華認為,台灣商業服務業較為本土,產業升級的巨大鴻溝,不僅是資金的需求,更是人才、法律、產業統計、創新科技及專業know-how(技術)等配套,這也是未來商研院的重要方向。

政大科管所助理教授許牧彥也指出,中國人與猶太人一向被公認是最會做生意的民族,「商人」一詞甚至是遠古時代的「商朝」所衍生而來的,「但,二十一世紀的生意不是一只行李箱、一張飛機票就可以談成的,它需要背後完整的系統運作。」

扮演總設計師角色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王令麟認為,台灣的經濟成長,已經從早年發展重工業的「公噸時代」、消費性電子商品的「公斤時代」、微電子產業的「公克時代」,進入服務業系統為主的「真空時代」,並邁向更細緻的「奈米時代」。

面對時間壓力,台灣商業服務業沒有再等十年的本錢。全國商總祕書長邱兆鑫大聲疾呼,「政府應該大刀闊斧地進行商業服務業的無形『基礎建設』,」他認為,商業研究院應該扮演總設計師的角色。

三十三年前設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商研院也被期許為──「商業服務業的工研院」。相較於工研院的軍容壯盛,商研院的規模就顯得嬌小。商研院登記所需的經費,由政府出資1000萬,另外2000萬則向業界籌募,「商研院將由民間主導,政府站在輔導的角色,」杜紫軍說。

初期階段,商研院下設「消費與生活型態」「商業政策與社會影響」「商業國際發展」「經營模式創新」以及「商業科技應用」等五個研究所,組成一百人的研究團隊。

政府第一年編列5000萬元的經費,第二年到第五年再擴充為1億元。商研院也不設獨立院區,採取「政大國關中心」的模式,與大學長期合作,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杜紫軍強調,「大小不是問題,商研院的資產是腦袋裡的創意。」

不同於工研院「火車頭」的角色,商研院將扮演「創意觸媒」及「對話平台」,將分散的資源做最有效的中介,「資源整合及知識傳承,是商研院唯一的目標,」杜紫軍說。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消費與生活型態所

扛下國家產業統計重任

該所將從整體的商業情報資訊,進行長期分析與觀察。政大科管所所長溫肇東舉例,1990年代本田要為華人設計專屬機車款式,總公司派出龐大的調查人力,在街頭巷尾觀察民眾的顏色偏好,做為設計的元素,「化學元素放諸四海皆準,商業組成的元素卻是因地制宜。」

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所也將負起國家商業資料統計的重任,「目前連最基本的商業範疇都沒定論,商業統計更是貧乏得可憐,」杜紫軍認為,藉由完整的商業統計,除了可以與國外進行資訊合作交流,提供業者服務業外銷時的參考外,更可做為政府研擬產業政策時的參考。

■商業政策與社會影響所

協助政府釐清產業政策

商業服務業快速的崛起,造成業態與業種更為模糊,過時的法律,束縛業者創新服務。

目前便利超商流行的現金儲值卡,僅能在單一通路使用,即使在同集團的其他通路,涉及跨業種金融機構發卡的規定,仍是此路不通。「商業政策研究所,可以研擬完整的法律鬆綁與配套,提供政府政策建議,」杜紫軍認為,有完整的total solution(解決方案),可以加速法令的鬆綁。

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指出,商業政策與社會影響研究所,另一項重要的功能,是協助政府釐清台灣商業服務業的產業政策,「比較全球服務產業的趨勢,商研院將是政府重要的商業服務業智庫。」

■商業國際發展所

協助業者延伸商業版圖

商業投資環境風險評估,是業者對商研院的高度期待。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周俊吉回憶,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時,聞到大陸改革開放的氛圍,但限於時空環境與資訊不足,無法分析談話的真正意涵。當時信義房屋前往投資,冒了相當大的風險。「重大事件的效應分析,可以大幅降低投資風險,」周俊吉強調,流通服務業對外投資,並不會影響台灣的經營與人力雇用,反而能厚實企業實力。

■經營模式創新所

建構、移轉成功商業經驗

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希望建構一套商業模式,提供中小型商業服務業者,汲取國際流通發展的成功經驗。

剛獲得台灣企業獎的白木屋食品董事長簡菱臻就指出,許多中小型商業服務業,在面對企業成長擴張階段,經常因為企業主缺乏經營模式與創新基礎,在轉型過程中泡沫化。

「企業的know-how,猶如冰山一角,外界看到的僅有十分之一,」潘進丁指出,在不違反合約精神下,全家非常願意分享本土化的經營know-how與國際化經驗。但他也認為,業態與業種間,有很大的產業差異,創新經營模式的分享,觸類旁通的「啟發功能」將遠高於直接套用的可行性。

等待了十年,商研院背負業者高度的期待。周俊吉認為,商研院應該執行長期性、共通性、公共性與基礎性的商業研究,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工研院也是經過三十三年的累積,積小勝為大勝,商研院才能可長可久,」他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