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延燒至今,累計至11月15日有2萬3756個本土病例,創下近10年同期的次高紀錄,最大苦主正是台南市民,有2萬400例,占全台85.9%;46位死亡、占比92%。為何台南常常成為登革熱盛行地區?埃及斑蚊為何這麼愛叮咬台南人,躲都躲不掉?
2015年,台南爆發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登革熱,當時,共有2萬2756個市民確診,112個人死亡。沒想到,今年又來了,確診病例快追平2015年的紀錄了。台南市民很不解:為何家鄉這麼多的埃及斑蚊?並高喊「登革熱可以不要再來了嗎」?
不過,聽完病媒防治專家的分析,台南人可能要哭哭了。登革熱兩大病媒蚊是埃及斑蚊以及白線斑蚊。居家生活環境中,最大宗的是埃及斑蚊,牠正是登革熱病毒最主要的傳播者,偏偏埃及斑蚊就是最愛古都台南,趕都趕不走,市民躲也躲不了。
從事登革熱防治工作37年的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黃基森分析,台南的先天條件、後天環境都很適合埃及斑蚊的繁殖生長。
首先是,埃及斑蚊八成在室內、二成在戶外,分佈在熱帶地區,台灣主要是在嘉義布袋(含)以南至恆春(含)以北、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人口密集區。台南剛好就在這個範圍內。
再來是,埃及斑蚊是飛行性昆蟲,很討厭風,喜歡有阻擋物、不透風、不受干擾,以及陰暗潮濕的居家環境。最常出現在都會區、街道巷弄密集的建築物裡,台南古都的建築樣態剛好符合這些條件。
ㄇ字型建築物末端的住戶,登革熱感染風險相對高
台南是400年的古都,以傳統建物居多,通常老屋的院子也會有很多死角;而且巷弄多、房子相毗鄰,人口又密集,更容易吸引埃及斑蚊。「每次去找孳生源時,巷弄處的住宅,蚊子抓都抓不完啊,」黃基森笑著說。
其中,透天厝、舊公寓最常成為登革熱傳播的溫床。「這些老舊住宅較少裝紗門、紗窗,尤其一樓常常門戶洞開,很容易引來蚊蟲。」黃基森說,你會發現大馬路邊的新興社區、高樓大廈,空曠通風又有車輛往來,比較不易孳生埃及斑蚊。
而且愈狹窄的巷弄愈容易藏有病媒蚊,尤其是ㄇ字型的建築物,位於巷子底、末端的住戶,命中率更高。黃基森每次去找病媒蚊時,發現住在這裡的人很容易確診登革熱,幾乎沒有例外。
先天的地理條件,加上後天的環境,台南注定要被埃及斑蚊追著跑。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只要政府及時啓動正確的防治方法,疫情就能得到控制,對市民的影響不大,新冠疫情的前幾年就是如此;但,當政府沒有落實過去成功的經驗,防治失效時,登革熱隨即會大爆發。今年,似乎就是出現這種狀況。
有人問:「高雄為何不是埃及斑蚊的最愛?」高雄雖位於埃及斑蚊的分布區域內,但,高雄是大都會區,近10幾年來不斷推出重劃區、新的高樓大廈林立,老屋相比台南少。兩相比較,埃及斑蚊更喜歡古都的住家環境。
既然無法阻擋埃及斑蚊愛聚集在台南,除了靠政府噴藥外,民眾又該如何自保?
黃基森建議,正本清源之道,是減少孳生源,落實「巡、倒、清、刷」,檢查住家周圍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處理清乾。每周要裡裡外外洗刷一次儲水容器、不使用時最好保持乾淨。
再來是,一定要裝紗門、紗窗;掛蚊帳或是使用捕蚊燈、電蚊拍;如要到戶外活動,請穿淺色長袖衣褲,塗抹政府核可含DEET(敵避)、Picaridin(派卡瑞丁)或IR-3535(伊默克)等成分的防蚊藥劑,防止蚊子叮咬,避免感染登革熱。
登革熱俗稱「斷骨熱」,全身筋骨會疼痛不已
其實,並非台南人才要注意,當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八成在戶外、二成在室內)叮咬到確診者後,就會成為終身病毒的帶原者,再吸食人血後,這個人就會感染登革熱,疫情就會從熱區擴散到其他縣市。
目前,全台22縣市,僅金、馬跟花蓮縣還是登革熱的淨土,其他縣市都出現案例。以新北市為例,共有91例,其中2/3都是市民去了台南回來才發病的,所以非疫區民眾如在登革熱爆發期,一定要到疫區出差、旅遊或探望家人,最好能擦防蚊液或穿淺色長袖衣褲,避免將病毒帶回居住地。
黃基森更進一步提醒,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全身筋骨疼痛不已),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共分Ⅰ、Ⅱ、Ⅲ、Ⅳ型等四種型別。得過登革熱的人雖有抗體,如果再感染不同型的病毒,交叉感染會加重病情;民眾最好小心為上,尤其是年長及高風險族群。
專家則建議疫區民眾養成正確的登革熱防治觀念,力行「巡、倒、清、刷」,畢竟涉及生命安全,輕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