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前進行動的基礎,為了不讓自己淪為紙上談兵,且戰且走是一種不錯的策略;摸石子過河,一面思考一面前進,只要確定方向沒有錯,跨出第一步是確定要做的,不可能等到完全準備才行動。另外,行動方向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就是前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本文節錄自《人生準備40%就先衝》一書,作者:謝文憲,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許多人說:台灣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
臉書在2009年攻占台灣之後,很難想像它到底改變了我們多少生活型態,加上智慧型手機推波助瀾的興起,人手一機,走到哪裡都在滑手機,成為新國民運動。沒有臉書帳號,和沒有悠遊卡或一卡通,你覺得哪個比較瞎?
於是,我們來到一個人云亦云的年代,#Metoo事件、藝人輕生、名人劈腿、選舉影射、錯誤的健康保健知識……,都有可能因為工具的濫用,被無聊的傳播、資訊量一再擴大,質也同步在萎縮。
容我不客氣地說:「網路霸凌與無知,加上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台灣國力持續下滑的幫兇。」
網路世代:資訊爆炸,人際關係卻貧乏
網路的世代,資訊是爆炸的,人際關係卻是貧乏的,不用錢的按讚,換來的可能是永遠給別人加油打氣,卻忘了給自己一些讚美與提升;一個轉分享的按鍵,輕而易舉傳播知識與資訊,卻讓自己也成為以訛傳訛的打手。
我最看不慣的是電視台裡每天在批評他人的政論名嘴,看多了真的好噁心,跟媒體與政治人物沾上邊的,好似都沒有好下場,我不喜歡這樣的台灣。
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可曾嚴肅面對人生,每天利用一點空檔跟自己對話,利用科技安息的時間,讓自己喘口氣,好好的想像自己的人生要往何處去?還是繼續隨波逐流來的輕鬆自在?
慢慢地,我們就習慣鄉愿了,固定的思考邏輯,配上固定不變的性格,伴隨著天天喊著要創新,卻一點也不創新的僵固頭腦。
當鄉愿變成一種自然態度,因循苟且,那又沒什麼關係、隨便啦、小確幸……成為我們新的做事習慣後,那說好的人生夢想呢?
思考過頭的結果就是缺乏行動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時我們也很擅長獨立思考,思考過頭的結果就是缺乏行動力,很多人生的抉擇就僅停留在思考階段,空有想法卻缺少行動是人生最可惜的一件事。
我有一位朋友想出書,其實已經想了5、6年,我一直覺得他是一位很有計畫能力、企畫能力、規畫能力,很會「畫」大餅的一個3「畫」人。他每次看到我都會接下去說:「就是缺少行動力」,然後我們就會哈哈大笑。
我看過他的Excel表格,他用專案管理概念計畫了新書寫作進程,也用Word檔寫了許多文案與提案規畫,在書店實際在現場觀察許久,甚至做過若干次市調,哪種書名才會紅?怎樣的封面顏色才會大賣?要請誰寫推薦才會有機會登上排行榜?……諸如此類的細微觀察。
然而寫書最關鍵的並不是這些,而是打開Word檔,先寫下第一句話。
他若不想出書,不會花這麼多時間研究出版的市場,更不會花時間研究新書市場走向與目標族群,其實出過書的作者都知道,你的書能不能賣,先寫個4分之1,加上讓出版社認識你是誰,大概就決定6成了。
與其花時間研究,不如花時間實作,更能提早確定你是否有機會出版個人書籍。
很有想法跟很有執行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能力,想法過了頭,容易淪為紙上談兵;執行力太多,一定會被貼上莽撞、思考不周的標籤,實在很難面面俱到,但是獨立思考與行動力至少可以並存吧?
我想了許久,我認為,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前進行動的基礎,為了不讓自己淪為紙上談兵,且戰且走是一種不錯的策略;摸石子過河,一面思考一面前進,只要確定方向沒有錯,跨出第一步是確定要做的,不可能等到完全準備才行動。另外,行動方向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就是前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擁有40%的準備,和40%的且戰且走、專業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再加上20%的冒險犯難精神,相信你許多夢想與計畫才有可能一步步實現。
你的人生若沒有一點賭注與冒險,年輕的生命與靈魂是用來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