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後通常是轉職高峰,今年聽聞不少朋友也在考量轉職,但是許多人都想著是否該拖到領完年終再行動?當過人資的我,看過許多轉職成功與失敗的個案,其實,我心中的最佳離職時間點,並非過年後。在那時離職,你才會有最好籌碼,以及避開被爛職缺抓交替的地雷。
每年過年後通常都是轉職高峰,多數的上班族都會選擇領完年終再走,畢竟年終是你為公司努力一年的報酬嘛!領完再走,也很合乎常理。不過今年卻聽聞有些朋友展開年前離職潮,我聽到這裡,突然想到幾年前出版時,刻意出在年前,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拖到年後才找工作,因為年後的工作,幾乎都是流動產生的缺,不會是因為擴編而產生的好缺。
不過真正的好工作,開缺原因不會是年後有人離職,更不會輕易對外開缺,通常在即將開缺前,靠員工內部推薦就直接介紹親友找到人了,只有內部推薦沒有合適人選的,才會對外開缺,對外開缺找不到人,會外包給所謂的獵才公司招募,所以當你領完年終再走,通常也只能從爛蘋果裡,挑一個不爛的,求職市場就是那麼殘酷。
曾經我有一位學生在房仲工作過,他告訴我會對外刊登的委託案件,都是價格不到位的,價格漂亮的,早就給經營很久的買家,其實好工作的道理不也是差不多嗎? 通常對外總是開缺的公司或職位,很多是風評極差的公司,有一些內部問題業界皆知,導致不好找人,更慘一點的是有些職位萬年找不到人選,不斷的抓交替,直到有人上鉤去填坑為止,然後人選發現是個坑,沒多久又開缺了!
好工作不會常常開缺,也幾乎不會在某些求職平台掛網,好工作一旦開缺,第一手得知資訊的會是公司同仁,同仁通常會用自己的人脈,看看誰適合這份工作,加上很多外商公司現在會給推薦獎金,當然出手挖角或是找自己親友加入公司,一般來說,優秀的同事,他們的圈子裡,也才會有優秀的人才,介紹來的員工,公司也比較信任,畢竟沒人會打壞自己名聲找個雷包。
求職淡季開的缺,反而常有好貨
前面說了許多殘酷的真相,現在要來告訴大家如何避免落入抓交替的屎缺,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選擇年前離職,因為外商通常不太會有什麼年終制度,是績效獎金跟配股為主,外商開缺的時候比較會是年前10到12月,甚至非求職旺季,也會開缺徵才,這時候開的缺,要求會偏硬,但比較有可能是高薪職位。
求職淡季開的缺,往往是基於特殊情況徵才,例如:外商來台開設新辦公室、拓展業務據點、新的專案需要專業經理人,有別於年後轉職,這時候競爭對手相對少,比較容易提升錄取機會,或相對容易談高薪資,即使前手是自願離職,通常也是因為高薪跳槽,當然年前離職的好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基本上這些機會需要人脈引薦。
我的第一份工作,薪資福利算還不錯,就是年前找到的,當時的情況是避開求職旺季,真的沒有那麼多人積極找工作,公司主管也給薪水也算大方,剛好那份工作比較需求人資背景跟英文能力好的人,就順利錄取了,入職之後才發現這家公司根本不太會對外開缺,工程師團隊擴編時,都是挖自己前同事。
淺談轉職這件事,多數的時候,騎驢找馬真的才會找到好馬,不是說領完年終再走不好,而是去評估年前獲得一份好工作,跟等待年後為數不算多的年終,究竟值不值得選擇年前離職,當然這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我想提醒大家,不要等到你想離職的時候,才開始面試找工作,而是要多學習西方人的求職思維,外國人即使沒有要離職,也會隨時去面試試探自己的市場行情,因此他們多數能在求職淡季找到還不錯的工作。
當然台灣職場講究的是忠誠,站在老闆的立場,當然不希望自己的下屬會有這樣的心態,不過職場本來就是金錢跟時間的等價交換,與其掙扎換一份工作會不會被主管情緒勒索,還是離職對不起誰,不如學會先己後人,多思考一份好工作能否幫你履歷鍍金,如果是的話,請為自己勇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