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將對進口晶片課徵高達100%關稅,蘋果公司(Apple)還緊急宣布,將把未來四年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從5000億美元提高至6000億美元,「過去英特爾等公司逐漸被『打垮』並轉移到其他地方,特別是台灣,」川普發言認為,透過關稅,他可以讓這些公司重回美國生產。另外他又透露台積電已投資美國的金額。到底川普還說了哪些重點?完整揭露。
8/7 13:43更新
在宣布半導體關稅之際,蘋果執行長庫克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分別會見了川普。
庫克和川普在當地時間6日舉行的白宮記者會上表示,蘋果將在未來四年內額外投入1000億美元於美國製造業計畫,並使總投資承諾達到6000億美元。
《CNBC》則指出,黃仁勳也繼1月底後,再度前往白宮會見川普,但雙方談論的議題細節則沒有向外界公布。
根據彭博旗下YouTube頻道《Bloomberg Podcasts》,川普在記者會上指出,除了蘋果,還包括美光、IBM和軟銀等公司也加碼投資美國,但目前沒有確定最終投資總額。
他還特別點名了台積電,指出他們已在投資美國2000億美元。
「過去英特爾等公司逐漸被『打垮』並『轉移』到其他地方,特別是台灣,」川普認為,透過關稅,他可以讓這些公司重回美國生產。
在川普政府對多國商品加徵關稅之際,白宮再度對半導體產品開刀。
《NBC》報導,川普表示將對所有進口晶片課徵約100%的關稅,警告蘋果等企業若不回美國製造,將面臨高額成本壓力。
與此同時,他強調「只要在美國生產,就不課稅」,並鼓勵企業「趁早行動」。
蘋果宣布4年投資6000億美元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隨即表示,蘋果未來4年將在美投資總額提升至6000億美元,包括建置伺服器廠、強化供應鏈及購買美製關鍵零件。
他指出,蘋果已與10家美國企業簽訂新合作協議,並加碼購買稀土磁鐵等戰略物資。
蘋果宣布將把iPhone與Apple Watch使用的玻璃全面轉由美國康寧(Corning)位於肯塔基州的工廠生產。該廠已有60年歷史,此次蘋果承諾提供25億美元資金支持,並預計擴增50%產線人力,川普稱這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智慧玻璃生產線。
蘋果供應商Applied Materials也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投資2億美元興建晶片設備工廠,未來將由德州儀器負責生產部分蘋果晶片,強化美國本土製造能力。
川普也透露,蘋果將在德州休士頓設立面積達25萬平方英呎的伺服器生產設施,並在北卡羅來納州、愛荷華州與奧勒岡州興建資料中心。
然而,iPhone、iPad與MacBook等主要產品的組裝製造,仍將繼續在中國與印度進行。
投資承諾與落實進度仍受質疑
外界關注,蘋果的這波投資計畫是否僅為應對政策壓力的策略性宣示。川普也坦言,有些工廠仍在興建階段,實際成效需待數年後驗證。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OpenAI、軟銀與甲骨文共同宣布的5000億美元AI數據中心投資案上,最終僅確定年底前在俄亥俄州啟用一座小型中心。
儘管蘋果此番宣布並未包括將iPhone等核心產品的最終組裝遷回美國,台灣相關供應鏈仍難以忽視潛在風險。川普重返白宮後,對科技產業的「去中化」與「製造回流」政策勢必加速,蘋果作為全球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布局變動,將對台灣半導體、伺服器製造與零組件廠商產生長遠影響。
面對美中科技競爭升溫與全球產業鏈重組,台灣如何強化自身在高階製程與關鍵技術的不可替代性,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戰略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