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下午,張小姐帶著媽媽到內湖的LEECO精品時尚館;每週必來報到兩次,走在一樓近三十個精品櫥窗間,專櫃小姐熱絡地跟她打招呼、話家常。
「簡直就像里長出巡,」喜歡名牌的張小姐,過去在精品店,經常一小時就花費近20萬元,專櫃小姐仍不知道她姓啥名誰;但在outlet(過季商品)精品百貨,20萬卻足夠讓她消費一整個月,逛店頻繁的她甚至被誤認為樓面主管,「除了獵殺時尚,這裡讓我用最少的花費,享受最高的尊榮。」
2005年7月才開幕的LEECO,是台灣第一家完全以outlet商品為主題的購物中心。占地一千兩百坪的大型賣場,四十個專櫃,一百三十項精品品牌,目的就是希望在同時間內,滿足最多數的消費者。
短短五個月累積超過七萬位消費會員,創造單月近3000萬元的營收,「沒有LEECO以前,這些都是老闆的庫存負擔,」LEECO董事長翁素蕙說。
本身就是時尚精品愛好者的翁素蕙,出國旅行時,大型outlet購物中心是她必定造訪的聖地;等到看出台灣outlet市場具有潛在商機,翁素蕙不惜耗費新台幣2.5億元,在內湖的倉儲批發專用區,打算從零開始,將LEECO打造成台灣的「御殿場」(編按:指日本靜岡縣的「御殿場Premium Outlet」)。
「LEECO主攻追求品牌的聰明消費者,」翁素蕙分析,台灣在美學經濟蔚為風潮的同時,消費者也愈來愈理性,懂得用便宜的代價,取得更高品質的美感體驗。LEECO總經理周志銘指出,消費者在LEECO,用四至六折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上一季的時尚精品。
除了價格,什麼都不打折
為了打動這群理性且聰明消費者,翁素蕙一改過去國內過季商品,慣用臨時、簡陋暢貨中心的經營型態,而以百貨公司專櫃的服務、陳列與招商規格,提供給消費者富有尊榮與美感的體驗。
「除了價格,LEECO什麼都不能打折,」她發現,要從聰明消費者的荷包掏出錢來,絕不能操作「一公克一塊錢」內衣的促銷手法,而是提供物超所質的品質與服務。「要掌握這波抗窮商機,就要讓消費者覺得占盡便宜,而不是事後的懊悔,」她分析。
決定採用「正規戰略」,以百貨公司規格,經銷過季名牌商品,翁素蕙從福華飯店挖來了名品部門的總經理周志銘,以及微風廣場、京華城、衣蝶百貨的專業人才,組成LEECO的營運團隊。
但周志銘首先面對的是,精品業者對過去低品質「暢貨文化」的疑慮。
「outlet絕不能成為正櫃精品的負債,」運用在福華十七年所累積的業界人脈,周志銘帶著LEECO的營運計畫,一一拜訪精品業的負責人,「老闆當然在意庫存成本,但要讓他瞭解,LEECO是百貨公司,而不是地攤集散地,」由於整個團隊的努力,使得原本讓內外擔心的招商問題,非但沒有發生,反而出現賣場場地不夠的窘境。夏姿、Boss、Munsingwear以及K.Swiss等知名品牌,都在LEECO設立台灣唯一的outlet專櫃。
貧窮商機帶來精品的藍海
LEECO期待用樸實的腳步打造台灣的outlet文化。「精品業者已經是四折出售,我們只能再降低抽佣的成數,」周志銘不諱言地指出。在經營規模比照百貨公司,卻只能抽取百貨專櫃三分之二的佣金水準,如何提升專櫃的坪效與業績,會是LEECO下一階段的重要挑戰。
但翁素蕙認為,LEECO在導入階段的高規格投資是絕對值得的,「我們是經營LEECO的品牌,而不是一棟building,」在LEECO逐漸打開知名度後,未來希望朝向經營know-how輸出,以及outlet產業開發的方向發展。
周志銘分析,日本是亞洲精品outlet領導國家,但平均價格要高出台灣13%至15%,加上未來開放大陸客觀光的龐大商機,「台灣將成為亞太地區outlet集散中心,」他指出,LEECO樓層挑高都超過五米、動線要求寬敞舒適,都是為了滿足國際消費者高格調需求。
對於精品outlet產業深具信心的翁素蕙認為,台灣的百貨與購物中心,已經進入過度競爭的微利時代,從outlet切入市場,會是未來獲利的主流。「LEECO是在百貨業激烈的紅海戰役中,開創出自己的藍海策略。」例如,近兩個月百貨業周年慶出現慘烈的價格廝殺,LEECO並沒有特別的行銷活動,業績卻是不降反升。
「經濟愈不景氣、消費者愈聰明,outlet就愈有商機,」翁素蕙自信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