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局勢歐洲平穩成長、美國氣勢增強、日本經濟反彈、亞洲持續走強,堪稱樂觀,在審慎樂觀的前提下,2006年投資策略,資產的配置很重要。有幾點值得投資人觀察的是,香港將成為亞太區投資指標,亞洲區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可望持續發燒,指數型商品愈見興盛,債券型ETF將大行其道。
香港在兩岸三地的聚合當中,由於獲得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潮、錢潮挹注,找到很好的定位,2004年兩千三百萬訪港人口當中,有一千一百萬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以一人平均消費2萬港幣來計算,就為香港帶來了2200億港幣,也就是消費了約8000億的新台幣,帶動了觀光、零售、地產、營建業的蓬勃。所以香港這兩年失業率持續降低、經濟大幅成長,2005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達8%,創近來新高;恆生指數衝到一萬五千點水平,是上一波金融風暴之後五年多以來的高點,到目前為止仍是見回不回。
而且香港因為受到外資青睞,金融市場市值高,對其GDP比高達517(台灣只有137);資本市場及證券市場表現也不錯,2005年投資接近 2000億港幣,約占全世界投資市場的4%;至於權證市場,2005年高的時候占現貨市場30%的成交量,最近比較低也有18%,但基本上仍是全世界最大的權證市場。香港在資產管理方面,2005年比2004年成長23%,達3兆6000億港幣,加上香港進行稅法改造,降低遺產稅、簽訂雙重課稅協定等,更為香港帶來巨大商機。
尤其香港離台灣近、經濟的再起受惠於中國,能夠充分反映台灣概念和中國概念;又是高度資本化的證券、金融、理財市場,其股票可以考慮長期持有。
鑑於股市與債市報酬相對仍是較低,在資產的配置方面,目前亞洲區熱門的REITs可望持續發燒。REITs類似平衡型基金有固定收益,也可以向現貨一樣進出,每年還有配息,是一種混合性商品,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點。
像新加坡自2002年7月到現在已經籌措了1000億的新幣(約新台幣1兆9917億),最早上檔的兩檔漲幅均逾100%;香港REITs市場同樣驚人。
另外,投資應選擇能提供對通膨避險的資產種類,例如指數型投資及債券型ETF。在選市不選股的情況下,指數型商品是很好的選擇,指數型商品雖然不是很多元化,但這兩年已經不只是單單追蹤指數的誤差,而且總費用低,在市場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增加收益的不二法門就是減低費用。
指數化產品興盛的因素,還包括將指數基金或是ETF當作核心部位,其他主動式管理部位不足處用Index Funds或ETF補資產空缺。此外,透明度高,能幫助減少大型基金管理眾多經理人的繁雜,以便有更多時間做更有效率的資產管理。(浦美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