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遠見高峰會第十二場專題論壇,邀請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昇恆昌總經理江建廷、中華郵政數位發展執行長陳棟梁,以「服務創新 價值升級」為題,深度討論在疫情過後、大缺工進行式的現況下,如何透過「創新」實現服務價值升級。
《遠見雜誌》執行副總編輯林讓均開場即指出,內需產業是今年GDP的一大動能,服務、觀光等業者從悲情的疫情海嘯第一排,透過疫情間多項轉型升級,才能迅速捕獲疫後復甦商機;然而,仍面臨艱鉅挑戰,如大缺工,以及國人最關心的「國旅升級」,國人疫後大舉出境,但另一方面,過去常見的入境旅客,如日本、香港,為何都不來台灣了?
不只夜市小吃,潘思亮:台灣觀光產業必須升級重定位
國內飯店頂級品牌、疫情間唯一獲利的品牌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指出,「疫情前,台灣觀光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就已浮現,出境人數是入境的兩倍,這是個逆超的產業。」其中的癥結點,在於台灣的「自我定位」,舉例來說,台灣以夜市、高CP值的旅遊享譽國際,但豐富的美食、景點,都是台灣特有的瑰寶,還擁有中華文化、日本Life Style、西方自由,是個文化大熔爐。因此,台灣整體觀光策必須「重定位」,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產業。
針對消費者詬病「國旅CP值」問題,潘思亮觀察國旅呈現「兩極化」問題,他坦言,「郊區休閒飯店價錢確實偏高」,但台北市飯店房價,絕對是東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一半,「甚至更低」,原因是台北飯店的客群,多以國際商務、國際觀光客為主,目前客群尚未完全恢復。
「高峰期房價能和週間相比嗎?這是錯誤比較!」潘思亮也指出,晶華旗下的「晶英酒店」遍布全台,因此更能觀察到近期國旅爭議,他舉例,國人出國天數長,但國旅規劃經常是週末兩天,供需不同,全世界飯店的週末價錢,都是週間的一倍。
針對台灣勞動市場大缺工進行式,潘思亮則向中央政府提出「精準移工政策」建言。
潘思亮觀察產業現況發現,基層服務員像是房務員、洗碗工、清潔人員最缺工,「不是薪資問題,而是台灣人不做這些事,」而基層以外的職位,則是供需、薪資偏低的問題,「兩個議題應有不同解法。」
「服務業完全是多少人做多少事,」潘思亮指出,台北很多飯店目前量能只開一半,或是調整餐廳營業時段,鄰國的日本,國情保守,但也為了缺工問題改變移工政策,現在日本處處可見印度、尼泊爾、華人等,移工從事基層工作,能幫助提升整體服務業GDP和本地人收入。
江建廷:創新要從減法開始,相信市場自會有矯正機制
同樣是疫情受災戶的免稅零售服務業、昇恆昌總經理江建廷指出,疫情後,各國現況皆強調內需,中國日本都是如此。
而台灣甫成立觀光署,江建廷呼應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開放台灣」的理念,台灣四面環海,但缺乏配套吸引更多旅遊人口,同時也缺乏足夠的觀光旅遊從業員,更沒有開放外籍移工當培訓導遊,提升導遊層次,應投入經費進化產業、提升產業價值,「創新要從減法開始,相信市場自會有矯正機制(汰劣留強)。」
扛中華郵政百年老招牌,陳棟梁:數位轉型提升服務價值
事實上,危機就是轉機,扛著百年老招牌的中華郵政,疫情間也積極轉型,中華郵政數位發展執行長陳棟梁分享,疫情間配合發放三倍券、普發現金等政策是中華郵政的重要任務,這促使中華郵政轉型,自109年設立數位轉型推動小組至今,始終秉持「為顧客帶來更便利的服務」;中華郵政最多人使用的兩大服務是存提款與寄包裹,將一天八小時的營業時間,透過數位化,讓客戶24小時都使用儲匯服務,而「i郵箱」則能不限地點、時間的寄收件。
迄今,中華郵政數位轉型三大目標已完成兩大目標,第三階段,中華郵政讓客戶隨時隨地能使用金融服務、提升客戶價值,借用他人工具完成支付服務,例如與街口、LINE PAY、全支付等多數業者合作,實現「服務不一定在我,但一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