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錄影帶大限已至!若磁帶再不數位化,影片檔案將永遠消失

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連錄影帶都沒看過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5-07-23

瀏覽數 13,250+

錄影帶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其中磁帶的內容可能將永遠消失。unsplash
錄影帶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其中磁帶的內容可能將永遠消失。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警告,由於磁帶的保存期限至多就是20年,因此在2025年,如果依然有錄影帶沒有數位化,相關檔案可能會就此消失,這是錄影帶非常有名的「2025年大限」。

在如今串流平台盛行、人人用手機、平板追劇的時代,許多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曾經有一個年代,在家看電影是一件需要計劃、也充滿儀式感的事。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家用錄影帶系統(Video Home System,VHS)曾是全球家庭娛樂的主角。

這項家用錄影技術不僅讓人們得以在客廳重溫電影與電視劇,還可錄下喜歡的電視節目,更徹底改寫了整個影視產業的經濟模式。

一部電影從戲院下檔後,通常會被轉製為錄影帶販售或出租,錄影帶成為影視作品的新面貌,也帶動錄影帶出租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造就了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娛樂連鎖品牌百視達(Blockbuster)。

然而,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演進,錄影帶的命運也開始走下坡。2000年代中期,隨著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技術問世,畫質更佳、使用更便利,它逐漸取代了錄影帶的地位。

許多曾經家中必備的錄放影機與迴帶機,也在一波波電子產品的更新潮流中被淘汰,甚至許多年輕一代,根本沒見過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機器,特別是紅色汽車造型的迴帶機。

錄影帶的2025年大限已至,影像可能永遠消失

當年的百視達擁有大量的電影錄影帶。unsplash

當年的百視達擁有大量的電影錄影帶。unsplash

在主流文化裡,幾乎完全被淘汰的錄影帶,卻在2025年捲土重來成為話題焦點。並非因為它復古翻紅,而是一場保存與遺失的倒數正在進行中。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提出的「2025年大限」警告,全球尚未數位化的錄影帶資料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因為多數錄影帶的磁帶壽命僅約30年,隨時間推移、磁帶逐漸劣化,畫面模糊、聲音扭曲甚至無法播放的情況日益嚴重。若這些寶貴的影音記錄再不進行數位轉檔,可能將在2025年後無可挽回地從歷史中消失。

這不僅關乎某段影視技術的告別,更是對人類文化記憶的警示。錄影帶所保存的,不只是影劇作品本身,還包含了家庭紀錄片、歷史事件、地方新聞、藝術演出等各類珍貴影像,許多甚至是獨一無二、無從重製的影像資產。

隨著錄影帶大限的逼近,全球開始關注錄影帶數位化的緊迫性,也重新喚起世人對這段曾經主宰家庭娛樂數十年的媒介形式的記憶與情感。

錄影帶曾經擁有輝煌的黃金年代

家用錄影帶曾經改變了人們的觀影習慣。unsplash

家用錄影帶曾經改變了人們的觀影習慣。unsplash

錄影帶技術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磁帶錄影的技術逐漸成熟,但由於設備龐大、價格高昂,僅限於專業用途,例如電視台的節目錄製、現場轉播備份,或是醫療領域的影像記錄。對一般民眾而言,這種先進技術既陌生又遙不可及。

直到1980年代中期,隨著科技進步與量產成本的降低,錄影帶與錄放影機的價格逐步下滑,終於敞開了進入家庭娛樂市場的大門。

家用錄影帶使一般消費者可以輕鬆購買或租借完整電影回家觀賞,不再受限於電視播放時間與內容選擇,也不必進戲院才能看電影。這項變革徹底改變了觀影習慣,也催生出一整個家用影像產業的黃金年代。

錄影帶的普及,進一步重塑電影與電視產業的商業模式,許多片商開始針對錄影帶市場推出專屬版本,錄影帶出租與銷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甚至也有蒐藏價值,錄影帶成為無數人珍藏回憶與影像的載體。

許多極具教育意義的歷史素材,依然還保存在錄影帶中

錄影帶磁帶內部構造,由於保存不易,常有發霉、受潮、卡帶的問題。Raimond Spekking

錄影帶磁帶內部構造,由於保存不易,常有發霉、受潮、卡帶的問題。Raimond Spekking

歡慶遠見39週年|訂閱享優惠 再送各式好禮>>>快來看看

隨著科技迅速演進,錄影帶的黃金年代在1990年代末逐漸走向尾聲。新一代的數位影音媒介如DVD、記憶卡、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相繼問世,提供更高畫質、更穩定的播放品質與更便利的儲存方式,對傳統錄影帶構成重大衝擊。

到了2000年代中期,DVD光碟已全面取代VHS錄影帶,成為市場上主流的家庭影音格式,不僅在新片租賃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也成為許多老片轉檔再版的首選媒介。

這波轉換浪潮造成大量錄影帶被拋售,市場上迅速充斥著二手錄影帶。這些錄影帶常見於當舖與二手商店,價格低廉,甚至比二手DVD還便宜許多。

錄影帶放映機在90年代是個時髦的電器用品。unsplash

錄影帶放映機在90年代是個時髦的電器用品。unsplash

汽車造型的錄影帶迴帶機曾經是許多人家中酷炫的象徵。nostalgia

汽車造型的錄影帶迴帶機曾經是許多人家中酷炫的象徵。nostalgia

然而,儘管主流市場已轉向DVD,錄影帶在特定領域仍有其存在價值。許多學校與圖書館仍保有錄影帶播放設備,因此錄影帶製造商為滿足教育市場的需求,持續生產以教育與紀錄為主的錄影帶內容。正因如此,許多極具歷史價值與學術意義的紀錄片與教材,至今仍僅以錄影帶形式保存,未曾被數位化。

直到2016年,日本最後一家生產錄影機的廠商船井電機(Funai)宣布終止錄影機製造,並關閉全球最後一條錄影機生產線,這項決定是基於成本增加、零件採購困難、以及消費需求大幅減少等多重因素。這不僅象徵錄影帶時代的正式結束,也讓錄影帶成為時代記憶中無法再播放的一段影像。

錄影帶的數位化是為後代子孫保存過去

四日市立博物館館員森拓也正努力將各種錄影帶數位化。CHUNICHI SHIMBUN

四日市立博物館館員森拓也正努力將各種錄影帶數位化。CHUNICHI SHIMBUN

《Japan Times》報導,對某些人來說,他們視自己的使命為「為後代子孫保存過去」。

位於日本三重縣的四日市立博物館館員、現年71歲的森拓也,正透過電腦觀看一段早年拍攝的四日市祭影片,這項地方傳統祭典以身穿和服的長頸木偶為最大特色。「透過影片,你可以清楚看到當時的情況,例如木偶的動作。」森喜朗一邊盯著黑白影像,一邊說道。

多年來,森拓也致力於將記錄地方節慶與風景的影片數位化,這些畫面多為從火車車窗拍攝的珍貴記錄。他會先將錄影帶畫面透過播放機輸出,再導入個人電腦,最後轉製成DVD檔案保存。

大約在6年前,他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這項工作,至今已成功數位化超過300卷錄影帶。他說,這些錄影帶是記錄四日市歷史的重要資料,「博物館的使命,就是要為子孫後代保存文獻。」

四日市立博物館目前仍保存著許多古老的錄影帶,但館方也坦言,無法確定它們還能維持可播放狀態多久。

森拓也所使用的錄影機,不是他自己的舊藏,就是來自其他人的捐贈。然而,隨著錄影機全面停產,相關維修服務也已終止,再加上零件供應愈來愈困難,使得維修變得極為棘手。即使努力維持設備狀態,森喜朗仍坦言,「因為磁帶有時會停住或卡帶,所以很難教年輕人如何使用它們。」

磁碟卡帶式錄影機。unsplash

磁碟卡帶式錄影機。unsplash

除了技術問題,還有成本問題,日本國家電影資料館高級研究員富田美嘉指出,隨著專業工程師的人力短缺,數位修復服務的成本正快速攀升。

富田美嘉強調,「磁帶時代即將走入終點,我們將無法再穩定播放它們。」她也提醒,過去許多在家中拍攝的影片,例如孩子成長的畫面、家庭活動的片段,都是值得被保存的珍貴記錄。

「在這些過去的影音記錄即將消失的危急時刻,你必須認真思考,該如何用最妥善的方式,保存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東西。」

你可能也喜歡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