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企業如何扮演產業格局的顛覆力量?第一個當然要做強做大。小企業只有被顛覆的可能,沒有顛覆別人的機會;但想要做強做大談何容易?
首先,我以在跨國公司工作三十年的經驗和大家分享:第一、如何全球化;第二、從產品方面改變產業的定義;第三、從策略面改變產業的遊戲規則;第四、改變商業模式。
全球化可分為三步驟;第一階段是國際化,當一個企業在本國內做強做大後,勢必要走向國際到全球市場,此時通常是銷售先行,然後把產品賣到全世界。第二階段是跨國化,把生產製造基地外移,形成多國籍的跨國企業。第三階段是泛國化,依據企業的產品及行業不同,有以下三種模式:資源模式、自治模式、事業部模式。資源模式是把資源和市場同比例分配,或是將投資同比例分配,不會造成在中國做很大的生意,但是在中國的投資是零;或者在中國的資源幾乎是零,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事業部模式就是跨國公司將總部移到最靠近市場和技術的地方。
第二、改變產業定義。美國十九世紀初期有個太平洋鐵道公司,當時幾乎是全美最大;但是現在這個公司變得非常小,因為他們當時把自己定義成一個鐵道企業。當公路及航空開始大量發展的時候,他們無法與時俱進;他們應該定義為運輸和鐵道產業。
第三、改變產業遊戲規則。舉例來說,11月20日台北101舉行登高比賽,在先前舉辦的熱身賽中,特別邀請五位高手參加,結果:消防隊員跑第一、倒退跑的拿第二、金牌選手得第三,改變遊戲規則所有的名次就亂了。就像帆船比賽,只要所有情況及走的路線都相同的時候,第一永遠是第一、第二永遠追不上第一,所以在帆船比賽裡面要超越第一就要改變路線。
最後是改變商業模式。只有全盤規劃的時候,才會增加產業利益,並加速產業發展。(毛星云整理)
程天縱
● 程天縱為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
● 德州儀器是世界最大的DSP晶片提供業者,
市場占有率超過五成,平均每兩支手機,就有一支手機的DSP晶片是德儀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