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疫苗施打成為熱門話題,但對於其他常規疫苗,民眾的認知有多少?在施打疫苗之前,民眾想先知道哪些資訊?疫情期間,政府的接種政策是否有可借鏡之處?也許可從常規疫苗政策推動的方向來參考。
回顧過去三年多,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在疫情管控上相對得宜,尤其台灣在COVID-19疫苗第一劑覆蓋率超過九成,第二劑也超過八成,協助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與提升群體免疫力,也讓依醫囑接種疫苗以幫助建立自我保護力的健康觀念受到更多民眾的關注。
走過COVID-19!九成多民眾贊成施打前取得疫苗完整資訊
為了解民眾對疫苗預防接種的認知,遠見民調中心進行「民眾對疫苗認知調查」結果發現,超過9成民眾普遍認知接種疫苗是為了要達到「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的效果,以及成人也可以接種疫苗來預防部分疾病;更有97%民眾認為政府應該比照COVID-19防疫期間的作法,提供民眾各類疫苗的完整資訊。可見過去台灣在推動新冠疫苗的政策、以及增加疫苗識讀力(Vaccine literacy)的溝通成效,都深獲民眾肯定。
政府推動新冠疫苗施打有良好的成效,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指出,除了是病毒本身的傳染力與嚴重性之外,也歸功於多年來政府及醫學界對於傳染病防治的經驗和準備,同時即時掌握最新疫情動態與趨勢、透過隨時監測不良事件,提升衛教訊息的擴散和輿情澄清等滾動式措施,讓民眾願意積極接種疫苗。
像是建置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民眾可選擇施打地區、醫療院所和施打疫苗種類,方便民眾預約接種。或是將疫苗接種紀錄整合至健保快易通APP,方便民眾查詢等作為,都大幅提升了疫苗施打效率及便利性。
反觀一般成人常規疫苗的推動卻仍有進步空間。以流感為例,台灣和其他國家相比,除了幼童之外,台灣65歲以上族群流感施打率低於美國、多數西歐國家及韓國,大約只有五成,也未達到WHO建議老年人口流感疫苗施打率應涵蓋75%以上。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其實政府在每年流感流行期都做了許多宣導措施,但老人流感疫苗接種不如預期,牽涉許多層面,「除了是老人家害怕疫苗副作用或認為疫苗無效等錯誤認知,再加上自覺患病機率低之外,也有可能是民眾對政府信心不足,以及在疾病預防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是否負起責任建立民眾正確的疫苗知識。」
近100%民眾籲建立單一整合疫苗專業資訊網站 避免資訊混淆
疫苗接種是極具效益的傳染病預防措施,而除了流感等公費疫苗之外,民眾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有接種疫苗的需求,可往往大眾常常因為對疫苗未能有正確的認識、以及對效果的懷疑和害怕副作用而卻步,而導致在傳染病控制與疾病預防上的困難。
根據民調結果顯示,在接種疫苗前民眾最希望能先獲得疫苗安全性和疫苗保護力,以及得知各類疫苗產品與廠牌名稱等的完整資訊。更有接近100%比例的民眾贊同政府應建置單一整合疫苗資訊網站,以提供民眾正確、全面的一站式疫苗資訊。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強調,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其實多數民眾在施打疫苗之前都希望對要接種的疫苗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除了了解疾病的特性與嚴重性,再來就是疫苗的安全性跟有效性,如果是自費疫苗的話,民眾也會想要先知道疫苗的產品價格。
他以自身經驗為例,「施打常規疫苗時,可能因為國內可供施打的疫苗種類不只一種、價格不同,保護力也有所區別,所以自己得要去查找許多網站做功課或致電到醫院詢問,有時也會忘記第二劑要施打的時間。如果有一個疫苗整合網站或是APP,可以統整相關資訊與個人化的接種紀錄,我覺得是蠻必要的。」
對民眾來說,在接種疫苗前,能對疫苗先有一定的正確認知,不僅能減緩因為擔心副作用的焦慮情緒,也能提升疫苗施打意願。尤其,在強調醫病共享決策的當今,如何幫助民眾獲得完整且具有公信力的疫苗接種資訊,讓民眾可以和醫療人員溝通,幫助自身了解各類疫苗施打是否有必要性,是相當重要的。
借鏡美澳等國 完整揭露疫苗資訊 提升預防接種行動力
以美國疾病管制署為例,針對19歲以上的成人,便整理出預防接種建議時程表,依據年齡、醫療狀況(例如高風險族群)等分別列出施打建議表,並明確列出目前可供施打的疫苗種類,安全性、注意事項等完整建議。而OECD國家中, 65 歲以上老人流感疫苗接種率最高的韓國,其疾管署網站即清楚揭露疫苗種類和列出各類疫苗名稱及製造商。
目前台灣相關成人疫苗接種資訊,除了自行詢問醫療院所之外,一般民眾也能透過疾管署網站了解相關內容。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表示,疾管署參照美國做法,在官網上整理出各類成人預防接種建議,包括時程表、建議接種的公費與自費疫苗種類簡介等,差別僅在於因為受到藥品廣告法令宣傳的限制,相關疫苗廠牌未能列出,未來也會針對疫苗內容再強化。
黃玉成認為,透過政府建置單一整合網站會牽涉到很多的環節,例如要放哪些廠牌、公費和自費疫苗是否都要揭露?或是有些疫苗是國健署業務如何與疾管署整合?加上資訊的即時更新也是問題,需要從長計議。
李秉穎則表示,美國CDC除了疫苗產品資訊清楚揭露外,甚至每年也會針對各家廠牌疫苗做效力分析作為監督的機制,其實對民眾更有幫助,但他也明白我國政府有法規或利益迴避的考量,要如何更符合民眾對疫苗資訊的期待,有待政府進一步和學者專家共同討論思考解決方案。
成人接種疫苗不只能預防疾病,更能協助提升自我保護力並降低住院與死亡風險,也可以幫助降低後續因為生病,所衍生出更多健保醫療費用。如何透過更有效的衛教宣導與溝通,增加民眾對疫苗的信心,以及透過更完備的疫苗資訊揭露,讓民眾對疫苗有更多的認識與決定權,相信可以大幅提高民眾對疫苗的認識與決定權,進而提升接種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