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的護理人力荒備受各界關注,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料顯示,護理人力缺口逐年擴大,預計明年短缺值將達1萬5000~2萬4000。上半年至今,許多醫院更因為護理師人力不足,病床無法開滿,連帶影響醫療服務量能。
隨著工作型態和選擇越趨多元、長照政策加碼推行,許多護理人員離開第一線,加劇全台護理人力荒。
即使增加學校護理科系名額、增加執照考試次數、放寬護理師容額,成效仍有限,根本問題是:護理師不願投入臨床工作。
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的資料,今年8月,全台護理師執業率不到六成,代表領有護理師護士證書者,有超過四成並未從事護理相關工作。即使扣除65歲以上領有執照的護理師,執業率仍只有63.2%。
立委和護理師公會等團體也提出加薪、改善護理工作環境等策略,希望改善護理荒。個人建議新增住院護理師費用,可由健保給付專款專用,或是經政府同意後向民眾收取自費,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來協商護病比的彈性。但,除了體制內的討論,是否還有其他解套方案呢?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