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歐盟公布了《數位服務法》(DSA)至今,X(原名Twitter)、Meta、TikTok等知名科技巨頭們受到嚴格監督及管制。它們紛紛以「不跟歐盟玩了」進行反制。
質疑TikTok廣告來源可疑
2022年11月中旬起施行的歐盟《數位服務法》來勢洶洶,社群媒體巨頭們皆被要求資訊透明化及改善當前演算法。
中國大陸知名短影音平台TikTok也針對外界對其隱私安全的疑慮,於7月20日公布平台上的廣告內容來源及KOL的業配合作等商業內容。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里.布雷頓(Thierry Breton),同時也是《數位服務法》的主要推動者,表示在評估後TikTok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富比士》雜誌7月26日分析TikTok的商業內容資料庫後發現,2022年10月開始,逾有超過1000則廣告疑似為中國大陸進行政治宣傳,聲稱不符合歐盟《數位服務法》禁止傳播偏頗特定性向、政治立場及宗教信仰的廣告的規定。
然而TikTok官方反駁,廣告投放公司背後由誰主導,並非公司的管束範圍內。
Threads未在歐盟發行
目前歐盟的《數位服務法》約束繁瑣,進而影響科技公司重新評估是否在歐盟地區發行新服務。
Meta於7月初發行全新社群媒體Threads,平台介面與用戶體驗明擺著和Twitter(後改名X)打對台。這個平台引發全球關注討論,註冊用戶迅速衝破1億,但它並未在擁有5億人口的歐盟發行。
Meta官方表示,歐盟《數位服務法》顯露的諸多不確定性,Threads暫時不考慮在歐盟上線。
究其原因,由於Threads與其他App廣泛共享及搜集個人數據的行為,都會嚴格地受到歐盟《數位服務法》、《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和《數位市場法》(DMA)的限制。
這些法規針對平台間共享和合併數據行為的加強限制,使得科技公司在蒐集用戶數據前必須取得用戶明確同意的但書,可能因此大幅限縮了這些科技公司的營運。
AI科技巨頭發出退場警訊
Meta並不是近幾個月來第一家在歐盟拒絕提供服務的科技公司。谷歌(Google)也表示,由於可能違反歐洲隱私權相關規範,必須延遲推出ChatGPT的競爭對手Bard。
人工智慧公司Anthropic的聊天機器人Claude.AI也遇到了同樣問題。OpenAI公司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也警告,可能會因此而退出歐盟市場。
這些公司都向歐盟發出了類似的警訊,表明監管和保護公民免受數位時代的挑戰和危險是有代價的。
然而,歐盟並未屈服。
歐盟數位監管部門仍持續要求提供社群媒體服務的科技公司有義務分析及評估其服務在非法內容、侵犯隱私、言論自由及公共安全上的風險。同時也必須在內容審核方面投入足夠的資源,以降低這些風險。
此外,這些公司也必須允許歐盟定期派出專員調查演算法的執行是否透明化。諸多政策皆顯示維護歐盟公民網路安全勢在必行。
歐洲將錯失科技商機?
然而,在科技公司與歐盟政府因《數位服務法》爭執不下之際,核心問題是:誰損失更大?是無法接觸新平台的歐盟公民?還是其他沒有相關法令的地區?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意見認為這些法規在現今已無關緊要,以保護隱私權或智慧財產權等權利為名,放慢或限制創新是不值得的。
事實上,歐盟在個資隱私權、數位市場及人工智慧相關立法處於領先地位,人工智慧領域發展卻瞠乎其後。歐盟的作為是在試圖為世界各國樹立標竿,只是這種積極主動的做法導致科技公司與監管機構發生正面衝突。
過去兩年,谷歌和臉書都曾陸續警告澳洲、法國、加拿大、德國、西班牙和英國等國家,表示若繼續試圖施加限制,將停止在特定地區提供服務。緊張局勢顯而易見。
但針對科技平台應該優先監管什麼?數據市場的惡性競爭還是個人隱私的保護?確實是歐盟需要深思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