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幾歲算長輩?愈高齡愈不服老,張忠謀成樂齡典範

「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關鍵調查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23-08-16

瀏覽數 9,450+

長壽人生挑戰很大卻也機會無限。取自Twitter@LongevityTech
長壽人生挑戰很大卻也機會無限。取自Twitter@LongevityTech
00:00
00:00

2026年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多數人可能活得比想像更久,但,你準備好了嗎?《遠見》發起「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大調查」,盤點國人的老後想像、對超高齡社會的準備度與應變力,期待尋找共老共好的解方。

幾歲才叫做「老」?近四成的民眾認為65歲以上,也就是領敬老卡的法定年齡,就叫老。但亦有29.6%認為得是70歲以上、5.7%選75歲以上,更有4.2%認為80歲以上才有資格叫老年人。

編輯部製表

編輯部製表

調查還發現,愈高齡者愈不服老。拿對老人的定義是65歲以上者來說,20~49歲占41.1%,50歲以上族群僅34.5%。另方面,50~59歲族群約34.1%、60歲以上族群約44.9%,認為至少70歲以上才是老;甚至,60歲以上族群有10.2%認為,80歲以上才稱得上是老。

60歲以上樂齡典範:張忠謀、張小燕、江蕙

那麼,哪些名人是大家心目中60歲以上的樂齡典範呢?前五名分別為張忠謀(32.7%)、張小燕(30.8%)、江蕙(18.9%)、郭台銘(18.2%)、沈春華(15.8%);得到逾一成青睞者還有黃仁勳(11.2%)、張淑芬(11%)。

編輯部製表

編輯部製表

「前五名都已算退休、財富自由,而且無論是否仍居大位,都展現自在的人生格局!」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觀察,從榜上可看出,台灣人的樂齡理想型,除了財富自主、社會聲望等資產條件,也崇尚從容態度與再登高峰的破框勇氣。

而這也表示,台灣人的理想老後,仍需擁有一定的社會存在感與連結力。那麼,公共環境設計,就是老後能否保持社會參與度的關鍵。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當問及台灣公共空間與大眾運輸對於高齡者,是否夠友善?39.8%認為友善,但不友善也近三成、達27.1%。台灣整體公共環境的高齡友善程度,算是勉強過關。

進一步剖析民眾覺得不夠友善的前三大原因是:公共空間(含公廁、道路)、大眾運輸的硬體設計不便利(73.5%);相關軟體規劃(如動線與服務)不便利(71.4%);車輛駕駛、行人對高齡者不禮讓(65.8%)。凸顯軟硬體全齡通用設計的重要性,也呼應近日「台灣是行人地獄」的弊病。

愈年輕愈想早退,愈年長卻愈晚退

那麼,大家想在何時退休?28%的民眾要在60~64歲退休、28.3%在65~69歲退休,也就是一半以上都計畫超過60歲才退休。不過,想提前在50~59歲就退休的也占24.3%,對比2022年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年齡61.28歲,2023老年年金請領年齡需滿63歲、明年又將延後一歲的狀況,不到60歲退休都嫌早。

有趣的是,本調查也發現,愈年輕愈想早退,愈年長卻愈晚退。20~39歲超過三成想在59歲之前就退休,甚至20世代有高達17.4%,期待54歲之前就退休。相對地,60歲以上族群有43.1%想在65~69歲退、另有32.8%要在70歲之後才退休。

晉麗明解讀,愈年輕愈想早享樂,愈年長愈體認到財務壓力,沒有存夠退休金就不敢退。

👉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eDNX9j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