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食腦蟲致死率99%!如何預防、感染症狀?懶人包一次看

李加祈
user

李加祈

2023-08-11

瀏覽數 10,450+

專家表示,這起感染「食腦蟲」死亡案例是個警訊,可能代表台灣環境與水體發生變化,應好好調查汙染源。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專家表示,這起感染「食腦蟲」死亡案例是個警訊,可能代表台灣環境與水體發生變化,應好好調查汙染源。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睽違12年,國內再傳出「食腦蟲」死亡案例!俗稱食腦蟲的阿米巴原蟲,究竟在哪出沒?感染後有何症狀?對人體傷害多大?夏日戲水如何避免惹蟲上身?  

9日國內出現第二例感染「食腦變形蟲」死亡案例,新北市一名30歲女性因感染食腦變形蟲,引發腦膜炎,短短6日內便死亡。該名個案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疑似因此感染。

專家表示,這起案例是個警訊,可能代表台灣環境與水體發生變化,應好好調查汙染源。

新北市衛生局已要求業者即刻起預防性停業,並加強淨空消毒,也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昨(10)日,衛福部疾管署緊急召開會議,邀請感染症權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等專家研擬決議,呼籲業者注意水池自由餘氯量應符合1-3ppm,也要求醫界通報近期不明原因的腦膜炎案例。

感染死亡率99%,專家籲:發燒嘔吐症狀應盡速就醫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就是俗稱的食腦變形蟲,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感染食腦蟲後死亡率超過90%,若戲水後出現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疾管署資料顯示,該疾病潛伏期約1-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

國內上一次感染食腦蟲死亡案例是12年前,民眾因接觸溫泉水而感染。依照疾管署監測資料,國際首例人類感染食腦蟲的案例是1965年發生在澳洲,而近年巴基斯坦、美國也有零星案例,以7、8月為多。

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副教授莊定武提到,從1965年以來,國際共300多起食腦蟲感染案例,只有七例成功存活。

莊定武分析高死亡率的兩大原因,首先,因為病程進展快速,臨床診斷不易;第二則是因為案例數目不多,導致相關研究資料有限,學術界對食腦蟲的認識不足,因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和藥物。

食腦蟲生存於淡水湖泊和河流,喜好溫暖環境,也可能出現在溫泉、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等人工水域中。Unsplash by Rémi Thorel

食腦蟲生存於淡水湖泊和河流,喜好溫暖環境,也可能出現在溫泉、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等人工水域中。Unsplash by Rémi Thorel

好發於夏季的戶外水域,台灣案例具特殊性

食腦蟲生存於淡水湖泊和河流,喜好溫暖環境,也可能出現在溫泉、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等人工水域中。人類在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莊定武表示,食腦蟲對氯沒有抗性,若游泳池水有用氯消毒,則不容易出現食腦蟲。也因此,莊定武認為,台灣案例應該好好調查汙染源,「這是個警訊,」可能代表台灣環境和水體已經產生變化。

美國紐奧良也曾出現民眾從自來水感染食腦蟲的案例。個案因過敏使用洗鼻器,並未以煮沸過的水,而是以自來水沖洗鼻腔,調查後發現自來水的管線老舊破裂,因此推測水源被土壤汙染。

近十年國際零星案例,竟與全球暖化有關?

由於食腦蟲喜愛高溫環境,國際案例多半發生在南亞國家和美國。近十年來,陸續有其他國家傳出零星案例,包含台灣、日本、越南等國。

對此,莊定武推測,可能與氣候變遷有關,全球暖化可能導致食腦蟲活動範圍擴增、族群數量增加等現象。

夏日戲水需注意,但不必過度恐荒

對於近期的民眾關注與媒體報導,莊定武強調,食腦蟲感染不具有傳染性、發生率不高,因此呼籲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同時他也建議,若戶外戲水可佩戴鼻夾,避免鼻腔嗆水。

邱政洵也提到,民眾戲水要注意水質,若水質汙濁不乾淨則不要下水。戶外戲水也要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