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年來,元宇宙演唱會、元宇宙超商等話題,熱議不斷,但你有聽過「元宇宙手術室」嗎?台大醫院跟上元宇宙風潮,成立「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借助元宇宙力量,完成兩例高難度、跨科別的腫瘤切除手術。
「腫瘤會被肩頰骨擋住,那就把肩頰骨移開,」醫師戴上VR眼鏡,手握著遙桿,轉換視角,在元宇宙的畫面中模擬手術過程。
台大醫院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由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領軍,與台大電資學院教授洪一平共同研發。將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CT)等二維影像,轉成3D立體影像,並建立虛擬實境,用在跨科別醫師團隊討論,也有助於向病患與家屬溝通。
二維影像轉成3D立體,有助於病情解釋
長期住美國的唐小姐,因為右肩的纖維樣瘤,返台找陳晉興治療。看了唐小姐在美國照的MRI和CT,陳晉興眉頭深鎖,不發一語。幾分鐘過後,彷彿下定決心般,他開口提到,「我們來試一個新的方式!」就這樣,唐小姐成為台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的第一個案例。
身為每個月開刀破百台的肺癌權威,陳晉興表示,醫師看完二維醫學影像,就已經對腫瘤位置有概念,並思考如何進行手術,「但問題是病人其實並不知道,」陳晉興發現,單用二維影像來向病患解釋並不夠清楚,特別是病情較複雜,像唐小姐的腫瘤緊貼著動、靜脈和神經,一不小心就會傷及附近神經,導致右手癱瘓。
這時,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便是重要工具,將MRI和CT等二維影像轉成立體,扮演轉譯角色,有助於醫病溝通。
唐小姐表示,看到腫瘤透視圖之後,才知道:原來我的腫瘤長這樣!陳晉興也從模型解釋他會如何下刀、避開神經,「提高我對手術的理解和對醫師團隊的信心。」唐小姐補充。
後來,陳晉興團隊不但成功切除腫瘤,唐小姐的手部功能也未受影響,記者會現場還演奏一首鋼琴曲,成為台大醫院元宇宙手術平台的第一例。
虛擬實境促進跨團隊溝通,也能培訓外科醫師
陳晉興提到,實體模型建構時間長達一星期,且要價不斐,於是,台大醫院團隊便積極與洪一平建置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二維影像即時轉成3D虛擬實境,進行術前模擬,方便跨科別的醫療團隊討論。
台大醫院教學部醫師江旴恒補充,跨科別的醫師們要找共同時間不容易,元宇宙虛擬實境便能提升討論效率。
不只團隊溝通,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還能成為臨床教學一大利器。作為過來人,陳晉興深知:「經驗」對外科醫師養成過程的重要性。他從住院醫師時期,便積極爭取開刀機會,藉著無數次的實作練習才累積出深厚實力。
因此,陳晉興也強調,未來將會把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導入教學端,讓年輕醫師們能在虛擬實境中,演練高難度手術,已讓資深教授的開刀技術能傳承下去。
元宇宙不是一天造成的,立體影像成趨勢
「元宇宙不是一天造成的,」十多年前,洪一平便曾經與陳晉興合作虛擬支氣管鏡,他認為,醫療元宇宙是建構在醫學影像的演進上,隨著醫學檢驗和影像技術的進步,元宇宙才能慢慢建立。
洪一平曾利用VR實境技術重現故宮珍藏的敦煌壁畫,而針對醫療元宇宙的特色,洪一平認為,與其他領域相比,醫療元宇宙的建模需要「更擬真」,才能呈現病患皮膚、細胞等特色。因此,未來將與台大醫團隊繼續研發新功能,期待未來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能做出器官觸感和力回饋,讓元宇宙更像真實手術情境,醫師下刀將有更實際的擬真感,有效提升手術成功率。
擴大元宇宙應用,未來將導入其他分院
8月1日剛接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也期待在更多專科導入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也可透過遠距連線,讓台大體系各分院、甚至全台各醫院皆能使用元宇宙平台,完成更多高難度手術。除了國內醫院,元宇宙平台也將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大助力,深化台大醫院與國際醫療院所的合作交流,培育更多優秀的外科醫師與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