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矽谷,晚間七點陽光依然耀眼。這天,交通大學畢業的黃炎松,與校友們歡聚晚餐,不僅台灣交大的學弟們很捧場,就連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畢業的對岸同儕,也都一起坐下暢談矽谷最新的創業情勢。
席間,坐在主位的黃炎松,不僅年紀、輩分最長,創業經歷也最豐富,慢條斯理,說起話來眾人都專注聆聽,是矽谷半導體業界公認的「教父」級人物。
1982年,黃炎松創辦了專攻半導體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的益華電腦(Cadence),順利開發出一年業績達到4000萬美元的「吸血鬼」設計軟體,營業額一飛沖天;到了1987年,益華在NASDAQ正式掛牌,並接著與美國另一家軟體工具公司 SDA合併,成立短短五、六年就坐上全球業界龍頭寶座。
「我本來只想賺個100萬美元就收手,」在1990年離開益華時,黃炎松回想起創業初期的目標,僅是「個人經濟自立」,結果他的荷包裡,竟然有比100萬美元還多上好幾倍的錢。
愛上創業的黃炎松,接著創辦PiE系統設計(PiE Design Systems),後來PiE系統和快轉設計系統(Quickturn Design Systems)合併後也順利上市。一連串的創業戰功,黃炎松在矽谷半導體圈「喊水會結凍」,甚至成了媒體大幅報導的「華人創業之光」。
一生多次陷低潮
儘管外界一再投以欽羨目光,黃炎松始終謙虛不張揚。他出身台南鄉下,小時不愛讀書、總愛打架,高二時曾經留級一年;後來到矽谷工作,還遭固德(Gould)半導體解雇,過著領失業救濟金的不堪日子;創業成功,摯愛的妻子卻因癌症撒手人寰。幾番人生波折,磨出黃炎松凡事低調、樂觀的個性。
如同台灣科技首富郭台銘所說,「人在餓的時候,腦筋會更清楚。」為了賺錢養家、經濟自立,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出發點,三十七歲壯年失業的黃炎松,在排隊領救濟金時決定創辦益華;當時誰也沒想到,黃炎松竟因此點燃了全球EDA產業的炙熱火炬,因而在2000年,獲得電子設計自動化聯盟(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Consortium,EDAC)的菲爾‧考夫曼(Phil Kaufman)大獎,這也是EDA業界的最高榮譽。
回想起失業的三個多月,黃炎松說,他比之前在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固德半導體當工程師時還要忙碌。他勤讀《孫子兵法》,甚至將益華的創業利基,用「道、天、地、將、法」給分析了一遍,他當時認為半導體發展印證摩爾定律,產業成長幅度將會突飛猛進,「益華順天時,在矽谷有地利、有法制、又有研發將才,前途不可限量。」
一路創業,黃炎松毫不懈怠。1990年代中期,他返台主導成立思源科技,目前已經成為台灣本土最大的EDA業者,在交棒給現任董事長呂茂田後,黃炎松擔任美國思源分公司NOVAS的董事長。
2001年,看好音效晶片市場,黃炎松再度投身戰場,轉身投入IC設計領域,創立富迪科技(ForteMedia),預計今年達到損益平衡。
在黃炎松手底下任職多年、富迪科技營運長夏偉誠分析,創業是真槍實彈的競爭,黃炎松做的產品總是能夠存活很久,不會被淘汰。以「吸血鬼」來說,在EDA業界保持了將近十年的領先優勢,「他抓趨勢,又下功夫,總是能夠保住『第一名』,對手完全打不進來。」
活躍在產業最前線
「他精力過人,停不下來,」黃炎松的交大學弟、利夏創投(Lodestone Ventures)共同合夥人李廣益說,很多矽谷華人後輩荷包滿滿,都已經進入半退休狀態,只有黃炎松還在產業最前線活躍著。
「他人脈廣、樂於助人,」與黃炎松相交多年的思源科技董事長呂茂田則說,黃炎松縱橫太平洋兩岸,在矽谷與新竹扶持不少科技公司,這也是他受人推崇的最大因素。
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形容黃炎松,「話不多,但是非常sharp(犀利)、to the point(切中要點)。」
陳宏創辦GRIC(Global Reach Internet Connections)時,透過友人介紹要找黃炎松投資,他當時僅淡淡問了兩句話「怎麼獲利?何時獲利?」把技術本位的陳宏給當場問倒,頓時說不出話來。
「我們最後就把『儘快獲利』,列為首要營運目標,」陳宏認為,他首次創業就得到黃炎松這位老前輩指導,「少吃了很多虧。」
後來GRIC在網路泡沫時期體質一度失調,也多虧黃炎松大力協助,陳宏因此到現在還是非常敬佩這位「創業導師」的一再付出。
「我非常喜歡幫助人,實現他們的希望,」黃炎松語帶興奮地說。他要創辦益華前,根本找不到資金,甚至坐在別人公司門口也要不到錢,現在有了成就,將心比心,開始幫助有機會成功的年輕人創業。
憨厚的黃炎松笑瞇了眼睛,樂觀地說,「雖然很多人看壞矽谷前景,但我覺得現在的矽谷環境好多了,有錢、又有人才,是個鼓勵創新的好地方。」
黃炎松小檔案
1945年生
學歷:交大電子物理系、電子工程碩士、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電機博士
經歷:國家半導體工程師、固德半導體研發經理、創辦益華(ECAD)並擔任研發執行副總裁、創辦PiE Design System並擔任執行長
現任:NOVAS、富迪科技董事長
黃炎松論將才
我離開台灣、在矽谷待了三十多年,最深的感慨,就是「將才」難求。
以強調智慧資本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產業來說,全世界最優秀的工程師可能只有幾十個,他們是帶動整個行業前進的最大推手;就一家EDA公司來說,「天下有十個高手,我有八個,想不贏也難。」
舉個例子,台灣人最熟悉的「將才」,莫過於台積電的張忠謀董事長,他顛覆了整個世界的半導體經營模式,不僅讓台灣成為晶圓代工重鎮,更拉拔台灣擁有世界第二高產值的IC設計產業,張忠謀的貢獻,實在不用我多言。
大陸人多、市場大,但不代表就有將才,我心裡也一直在想,「一將難求、千兵易得」,台灣如能繼續保有人力素質優勢,並且從政府到業界執行正確策略,未來在全球化的無疆界市場中,還是會有一番局面。
我認為將才不是天生來的,優秀的人必須經過不斷磨練,才能睥睨眾人。更重要的是,精英懂得自我惕勵,瞭解自律的重要性,這是他們最寶貴的資產。(楊方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