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疫情解封,訪台觀光旅遊人次增溫,也掀起「國際醫療可望大爆發」的討論。放眼國際,台灣醫療技術頂尖且收費合理,若與美國相比,病人從美國搭商務艙來台,加上治療、照護、食宿等費用,總支出仍比待在美國當地治療還低。
從商業角度看來,台灣醫療確實具有國際競爭力,早在十多年前,醫界就期盼國際醫療成為一大趨勢。但如今,台灣挺過一場百年大疫,不變的是,我們還是沒有迎來國際醫療的爆發性成長,原因何在?
醫療服務比其他服務更重視「信任感」。病人將身體甚至性命交付給異鄉醫療團隊,需要相當程度的信任,才能減少焦慮。尤其國際醫療是千里迢迢前來,更需要完善的一條龍服務,才可能吸引國際病人。
除了地緣政治,整合服務也有改善空間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