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鬧劇必將重演?

溫曼英
user

溫曼英

1988-11-15

瀏覽數 9,350+

鬧劇必將重演?
 

本文出自 1988 / 12月號雜誌 第030期遠見雜誌

有人戲稱,台灣股市的十月大風暴,是去年同期崩盤的週年慶。只是鬧劇重演,滿盤皆輸。

去年股市一路狂飆三個半月,股價指數在開創四千六百點高峰後,因受謠言、政府干預及紐約股市崩盤連番影響,向下滾跌至一半方休。其間憤怒的投資人抗議、請願,甚至手擲雞蛋、石頭,包圍財政部,造成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財經自力救濟案件。

面對亂局,行政當局手足無措。後經蔣故總統經國口諭「照顧投資大眾」,銀行團進場護盤,風暴漸息。

狂飆股市瀕臨失控

今年是強人時代結束,台灣邁進民主化的起點。在各種環境大幅變遷中,不變的是股市依然狂飆短短兩百二十五個交易日內,漲幅高達二七六%,終於登至中秋節前夕--九月二十四日--八千七百點的頂峰。

那時,不僅股市新開戶數比去年增加近五十萬,每日成交金額也由二百多億躍升至七百億左右,使台灣直追東京、紐約,成為全球第三大的股票市場。而合計四萬億的股價總值,已相當於台灣國民生產總額(GNP)的一.三五倍。

冷眼旁觀的人大都強烈感覺,這列越飆越快的飛車,正臨界失控邊緣,碰上任何障礙物,恐怕都將兩敗俱傷。

但似乎沒有人願意悲觀的預知,恍若盲目的股市,衝撞的竟是新內閣的施政效能;有如一樁連環車禍般,行政部門又撞擊執政黨部。

原本只涉及一百一十萬股票戶的事件,竟不斷向外幅射擴張,橫掃處盡是傷兵輸家--其中包括投資人、證券記者、「號子立委」……。「而就屬政府和執政黨輸得最慘!」政評家直言不諱。

九月二十四日近午,新上任的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將於明年初開始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這道原本合理合法的政令,卻成為一條點爆股市定時炸彈的引線。在投資人一片驚恐的哀號中,股市連續無量下滑十八天,指數遽跌三千一百點。

三十萬名八、九月新開戶股友的紙上財富,頓如泡沫般消逝。

證所稅點爆炸彈

可嘆的是,政府的威信也隨股市行情一路重挫。十月初,當無數沈默大眾正為郭婉容揭櫫「公平納稅」的擔當魄力鼓掌叫好時,近二十位直、間接經營證券行的立委連署,揚言將引用憲法五十七條第二款提案。經執政黨中央政策會出面協調,要求財政部修改決策。

而傾出所有、甚或告貸的投資人以及嗷嗷待哺的新證券商,也紛紛使出街頭運動的殺手間。除了蕈集在立法院、財政部、國民黨中央黨部等關鍵機構前示威外,還有人臥車軌阻撓交通,寫黑信威脅支持證所稅的學者……。

立委施壓、街頭示威效果卓著,證所稅起徵額很快便由三百萬元提高為一千萬元;證券交易稅也由0.三%降為0.一五%。然而觀察家指出,行政當局向股市「道歉」的做法,不僅輸掉了新內閣的公信力,也輸掉了知識分子、白領階級以及不做股票的民心。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短期內,台灣已不再會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一位國際投資專家觀測:「公共行政事務依據的準繩,街頭運動所占的力量愈來愈大。」

一張石蕊試紙

十月十三日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則把台灣股市風暴視為政府施政決心的石蕊試紙。「往後財政部還有很多強硬決策待推行,第一個就讓步,下面的將更不容易起動。」論者說。

透視政局的知情人士進一步分析,真正值得憂慮的,是這張石蕊試紙所現出黨政之間抗爭的緊張關係。

黨政關係緊張,基本上緣於兩者立場不同,但同時也意味著強人不再後,執事者的爭鋒。黨負責選舉,最關心的是,引發股市風暴的證所稅是否會影響選票。

「對黨來說,每一票都重要。即使是少數人的問題,也有必要去溝通、協調。」國民黨中央黨部的一位高級官員強調。因為負責選舉的黨部有責無權,一旦選舉失敗,「黨經常得替行政揹黑鍋。」他說。

而行政當局處事則從照顧多數人利益的觀點出發。雖然專家批評財政部未能先慎謀而後動,民意測驗卻顯示,有六成民眾支持重徵證所稅。反倒是透過黨政協調導致政策縮水,「已使黨意嚴重脫離民意。」一位著名的經濟學者認為。

股市風暴中,當執政黨汲汲為黨、政利益奔走、斡旋時,有識之士扼腕,國家居然沒有一位從政者,能站在整體利益的觀點來擔當任事。

「政府為什麼不堅定地告訴社會大眾,股市的畸型繁榮並不能為國家創造真正的財富,只會帶來經濟災難。任由狂飆風潮蔓延,終會瓦解我們的經濟、社會基礎。」英國詹金寶投資公司台灣負責人古台昭不解地問。

由於當局未能磊落地面對股市狂飆的癥結所在,只做掩息紛端的和事佬,悲觀的人預測,股市禍害將繼續遞延。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若正本清源,根本的問題在:長期以來,台灣儲蓄率的成長遠高於資本市場的成長。游資多、投資籌碼少,錢潮自然盲目四竄。

民進黨籍立委康寧祥質詢時指出,投資者找不到投資管道,是因為政府占去了太大的經濟活動空間。根據統計,政府部門在最近六年經濟活動中的投資,占全國總投資的四七.六%,而舉凡交通、能源、金融及菸酒等民生用品的生產事業,又多為政府所獨占,留給民間活動的空間,自然相對狹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猛如洪流般的市面游資得不到適當管道疏導;如果政府政策,不能事先籌謀周詳,事後貫徹到底;如果黨政首長不能共體國艱,類似股市狂飆後崩盤的鬧劇,恐怕還會一演再演。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