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玻璃吸管、鋼吸管、紙吸管,到近年很紅的甘蔗渣吸管,大家對這些再生環保吸管都不陌生,但,你有聽過「草吸管」嗎?這款創新產品,由台灣團隊玩艸植造打造,連星巴克與麥當勞都希望下單引進。
台灣每天使用超過800萬支吸管,在全球減塑趨勢下,環保署將於2030年全面禁用塑膠吸管,市場上也出現各式各樣的環保吸管。
從玻璃吸管、鋼吸管、紙吸管,到近年很紅的甘蔗渣吸管,大家對這些再生環保吸管都不陌生,但,你有聽過「草吸管」嗎?
玩艸植造的草吸管 創造無痛減塑方案
陳柏燊和「玩艸植造」團隊研發出一款「百分百台灣蒲草」製成的天然吸管,不僅冷熱飲皆可使用,還能完全回收分解,即便隨手將草吸管丟在花圃,三個月後草吸管也能自然分解,沒有亂丟垃圾的疑慮,讓消費者「無痛減塑」。
從2020年以來,玩艸植造陸續獲得台灣品質金像獎、IF Design Award等殊榮,蒲草吸管賣到北美、英國、日本、香港、澳門等市場,連美國麥當勞和星巴克都想下單。
2021年上半年,玩艸植造更募得台幣2000萬元經費,發展「台灣蒲草田復耕計畫」,往草吸管量產目標邁進。目前,國內的遠雄海洋公園也開始使用草吸管。這款在永續圈掀起旋風的「草吸管」,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咖啡廳老闆的苦惱 現有環保吸管無法滿足客人
草吸管的概念,其實源於曾擔任過咖啡廳老闆陳柏桑的苦惱。
玩艸植造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柏燊以前經營咖啡廳,曾嘗試各種環保吸管,卻苦無完美選項。有些客人擔心玻璃和鋼製吸管清洗不乾淨,有衛生疑慮;也有客人不喜歡紙吸管「毛毛」的纖維觸感,更有在咖啡廳待一下午的學生嫌棄紙吸管「泡水易變軟爛」的特性,每隔一兩小時,就需要換一根紙吸管。
為了找到理想的環保吸管,陳柏燊踏上「越南蒲草吸管」探尋之旅,跑遍越南終於找到有使用草吸管的店家。陳柏燊將越南蒲草吸管引入台灣餐飲市場後,發現草吸管硬度足夠,且可完全被自然分解,優點不少。
看似朝成功邁進了一大步,隨後竟迎來更大困難,就是價格。由於越南蒲草吸管由農家小規模生產,產量不大,因此要價不菲,一根一次性使用的草吸管要價台幣30元,「沒有人會用這個價格買吸管,」陳柏燊嘆道。
嘗試逾80種植物 復耕台灣本土蒲草
進口價格過高且越南蒲草屬於外來種,不能引入台灣種植,陳柏燊只好轉向研發、生產台灣版的草吸管。
陳柏燊毅然決然和共同創辦人林泳易一起尋覓合適的植物。曾經嘗試空心菜、竹子、蘆竹、稻稈、麥稈、蘆葦、荸薺莖、木瓜葉等超過80種植物,經過一番波折,最終意外在台中大甲田間找到台灣蒲草。
蒲草原先被當地農夫當作是雜草,搖身變成陳柏燊的寶,因為它和越南蒲草質地相似,長時間泡水不會軟爛的特性,使它成為草吸管的最佳材料。
節省人力和水 農地轉型新契機
陳柏燊更指出,由於蒲草這類水生植物適合於台灣亞熱帶氣候栽種,且平常8個月收割一次,「就像割韭菜那樣,不用一直重新撒種,」蒲草種植難度不高,加上近年中南部缺水嚴峻,水稻田面臨停耕危機,因此,近年許多青農與玩艸植造合作,將農地轉為種植蒲草。
陳柏燊補充,與種植水稻相比,蒲草所需的人力減少一半,且節省三成耗水量,成為農民在極端氣候下的轉型新選項。而玩艸植造也堅持蒲草種植期間,不噴灑農藥及除草劑,讓蒲草自然生長,不僅對土地友善,更提升草吸管的安全保障。
製程碳排不到1公克 未來將發展碳權優勢
蒲草種植8個月後,長至兩公尺的蒲草便有80至120公分段落,可砍下製成吸管。草吸管製程簡單,共5步驟:清洗、裁切、通管、乾燥、消毒。由於沒有紙吸管、甘蔗渣吸管等再生吸管的「混料」製程,採純天然產製,一支吸管產製的碳排量只有0.6公克,是紙吸管碳排的四十分之一。
除了製程碳排少,陳柏燊提到,未來將發揮碳權概念,計算種植蒲草的固碳效用。若能成功將植物固碳作用轉為碳權,將成為蒲草吸管在碳交易市場上的一大利基。
星巴克與麥當勞都想下單 只能儘速量產草吸管
草吸管成功吸引全球餐飲界關注,客戶穩定成長中,「目前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產量,」陳柏燊說,他和團隊正朝向規模生產邁進,希望能滿足全世界每年百億根吸管的龐大需求。
像是美國的星巴克和麥當勞都希望下單玩艸植造的草吸管,面對大廠每個月1、2億根吸管的大需求,陳柏燊輕嘆,「但我們目前產量還無法供應,」不難從語氣中聽出他的惋惜。
因此,目前玩艸植造積極導入自動化種植和自動化生產技術,盼能大幅提升草吸管產量。而現在與國內品牌也有新興合作方式,以「贊助土地」方式進行,例如:遠雄海洋公園已認購一分地,產能約100萬根吸管。
經由陳柏燊不懈地努力,台灣本土蒲草打造的草吸管,意外擁有一片天,也許以後更能普及全球,成為另一個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