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通訊科系畢業生,發現今年去科技大廠求職不如去年容易,最新的缺工潮原來已轉向民生消費產業,據104人力銀行統計,疫前疫後相比,國內有5項職缺,因為缺才已久,企業主加薪因應,平均漲薪超過兩成。
大缺工風潮正在位移,前一波的半導體產業缺工潮正轉向民生消費產業。相較於過往半導體缺才3萬多人的數字來看,民生產業缺才38萬多人,幾乎是10倍以上的差距,民生產業缺工情況嚴重不輸半導體。
根據104人力銀行發表的2023《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顯示,包括餐飲、零售、批發、住宿服務、運動及旅遊等5大產業,平均每個月缺才38萬2000人,徵才難度是整體市場的4.4倍,民生消費產業缺口潮創下史上新高。
解封、普發現金刺激民生產業
104集團策略長吳麗雪指出,自去年第四季起國境解封,國人報復性消費及旅遊,加上政府普發6000元刺激消費,添柴加油的結果造成民生產業需求人才的狀況持續增加,促使民生產業人才缺口創下歷史新高。
相較於疫情前的2020年,平均每位求職者有8個工作機會選擇,相較於整體市場平均,也有1.8倍的多數;5大民生產業中最缺的是餐飲服務生9.5萬人。
細看這5大民生產業,最缺哪些人呢?104調查顯示,餐飲業最缺餐飲服務生,工作機會有8萬8000個;零售業最缺門市、店員及專櫃人員,工作機會4萬6000個;批發業最缺門市、店員,工作機會8000個;住宿服務最缺房務及清潔人員,工作機會1萬2000個;運動及旅遊休閒服務最缺健身教練。
電商蓬勃發展,讓批發業工作機會也翻倍
吳麗雪表示,有2個產業工作機會有明顯的提升,包括批發業的工作機會比2020年翻倍,跟電商蓬勃發展有關。而疫後健身需求回到實體健身房,工作機會也成長了135%。從區域來看,北部因密集、品牌行業眾多,匯集各類民生消費產業,在北部的工作機會就占了全台的55.8%,較中部的21.2%及南部的19.9%明顯更多。
5職缺薪資成長超過20%
哪些行業工作薪資讓人眼睛一亮呢?104調查也指出,有8個職務的月薪超過該產業的平均,住宿服務業與運動及旅遊休閒服務業就占了7個,另一個是餐飲業,也突顯這2個行業職務的價值。
零售業的藥局藥師,以平均月薪8萬元高於零售業平均6萬7000元;運動及旅遊休閒的國外業務,因解封商機。月薪以5萬元超過該行業平均的4萬8000元;住宿服務業的日式廚師,也各以4萬7000元高於該行業平均的3萬9000元;中式廚師以4萬8000元超越該行業平均的4萬2000元。
若以疫情前後的薪資增幅來看,零售業的顧問人員、批發業的業務支援工程師、住宿服務業的日式廚師、零售業的藥師及運動及旅遊休閒業的網頁設計師,這5項工作薪資增幅皆超過20%。
6大解方破除人力缺口
那麼,要如何化解民生產業大缺工?104歸納出6大解方,包括:
1. 大幅提升薪資。
2. 任用中高齡。
3. 放寬學歷及科系。
4. 多元任用。
5. 彈性工時與排班。
6. 遠距工作模式。
吳麗雪說明,目前有少數餐飲服務業開始提高薪資,像是乾杯集團平均調薪6.5%;先前金色三麥也宣布,今年新進服務人員及廚師,起薪調升20%,月薪4萬元起跳;王品正職調薪3%~10%,起薪3萬3000元,一年最多還可以調薪3次;築間平均加薪6%~8%等。但是,並不是整個產業都在動,因此建議整體的餐飲業薪資要提升。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下,以2030年與2020年的人口結構來比較,國發會推估15歲至44歲的勞動力將減少298萬人,而45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數增加86萬人。吳麗雪建議,可以多加利用這些勞動力,以擴大人才庫的運用。
甚至是聘僱兼職、實習生等多元任用、彈性工時與排班,例如4個小時一班,讓從業人員可以更有彈性,家庭主婦也能運用空檔來扮演填補人才缺口的角色。後勤人員可以藉由遠距工作的方式,增加留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