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自我領導的力量:以「一週視角」規劃生活,突破框架格局更擴大

精準判斷輕重緩急不慌亂,找回自信與寧靜的力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07-12

瀏覽數 12,600+

《與時間有約》/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與時間有約》/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聚焦於每日規劃,就像戴著一般鏡頭走在路上,只能看到眼前的風景,也就是說,我們總是把危機排在第一順位,使人的目光僅能聚焦在急事上,導致視角被縮限得太小,無法成就自己想要的結果。(本文節錄自《與時間有約》一書,作者:史蒂芬.柯維,羅傑.麥立爾,瑞貝卡.麥立爾,以下為摘文。)

專業的攝影師拍照時會使用各種鏡頭,要捕捉大畫面,會用超廣角或廣角鏡頭;想讓被攝物變大時,攝影師會換上望遠鏡頭;欲呈現最接近人眼所見的畫面,他們就會選擇一般鏡頭;特寫畫面則要用微距鏡頭。攝影師的專業,就是知道該用哪種鏡頭呈現哪種畫面。

自我領導的專業與攝影師的專業類似,都是知道在何時該以最有效的方式聚焦。

絕大多數時間管理工具與技巧皆聚焦於每日規劃,而他們抱持的理由似乎也相當合乎情理,因為「天」是最小且最完整的自然時間單位,人們每24小時就會面臨新的日程。

我們可以規劃一整天的行程、設定每日目標、安排約會、決定活動的主次,當一天結束後,我們可以再次規劃、安排,並決定未完成事項的優先順序,可謂萬無一失。

但聚焦於每日規劃的問題在於,我們好像戴著一般鏡頭走在路上,只能看到眼前的風景,即近在眼前、迫切、緊急的事物,也就是說,我們總是把危機排在第一順位。

雖然多數每日規劃法的初衷,是要幫助人們優先處理要事,但事實上,每日規劃會使人的目光僅能聚焦在急事上,導致我們的視角被縮限得太小,無法成就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我們也不能光顧著大局,若無法將願景轉換成實際行動,我們便會與現實脫節,成為懷抱理想主義的空想家,最終信用盡失。所有人都會遭遇下列困境:

(《與時間有約》/方言文化出版)

(《與時間有約》/方言文化出版)

我們該如何聚焦並調整視角以解決此困境?

將一週視角當成綜效式第3選項解決方案,用平衡且實際的方式,在大局與每日生活間搭一座橋樑。

(《與時間有約》/方言文化出版)

(《與時間有約》/方言文化出版)

一週視角可以連結各種重要的元素,讓星期成為「一般鏡頭」,使我們可以換上最準確的視角,創造平衡的生活品質。

3種處世視角

一週是人類生活結構的一塊補丁,包含工作日、夜間時間與週末,近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又遠得足以提供背景與視角。而一週也是國際通用的標準,人類社會各層面都在此框架下運行,包括商業、教育、政府等。

此外,一週還提供了我們3種實用的處世視角,包括平衡更新、整體—部分—整體,以及背景內容。一週視角鼓勵人規劃每週與每日更新時間,即休閒娛樂與反思的時間。

每週更新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許多文化都認同每週更新的觀點,舉例來說,猶太基督教世界奉行每週一天的安息日(Sabbath),並用這一天反思自我、與神重新立約。

學術界沿用了安息日,創造了學術休假制度(sabbatical),讓大學教師每工作7年便可休假1年,用於進修與自我成長。每週更新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人們安排的各種週末活動,例如跟親朋好友一起運動或參加社交活動。

第2象限規劃流程可以讓每週更新成為平衡生活風格的一部分,與其讓自己每天疲於處理緊急的事務,最後不得不逃到第4象限,不如主動規劃純粹的再創與更新活動,調整自己在不同創意時期的移動速度。

更新並非無腦、漫無目的的逃避活動,它包含了重要的第2象限活動,例如:

● 建立、修復、更新與親朋好友的關係。

● 參與宗教活動,再次承諾自己會遵循某些價值觀。

● 好好休息或從事休閒活動,重拾精力。

● 透過特殊興趣與愛好,開發自己的天賦。

● 從事社區服務,回饋社會。

我們可以從經驗得知每週更新有多重要,當人永遠都被急事追著跑,一路從週一忙到週日,且永遠都以同樣的速度做同樣的事,便會覺得自己完全不在狀態內、感到整個人被掏空、失去對生活所有面向應有的視角。這就好像在讀一句永遠等不到句點的句子,或是聽一段缺乏樂句的樂章。

每日更新

一週視角可以為每日更新的平衡創造情境,舉例來說,若你想每天利用1小時恢復精力,那麼你對「平衡」的定義,可能就是運動15分鐘、陪女兒聊天15分鐘、讀15分鐘的書、冥想15分鐘。

但你不妨想一想,若把視角從一日擴展到一週,會增加多少可能性?

健康專家表示,想要達到「訓練效果」,就必須每週做高強度運動3次,每次至少持續30分鐘,並在間隔日讓身體充分休息。在運動的3天專注於身體更新,會比每天花15分鐘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有效。

無須做高強度阻力運動的日子裡可以邊聽音樂,邊做些伸展運動或散散步。若想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也可以和配偶一起進行。當然也可以利用休息日進行深度學習或讀本好書。

透過每週活動與節奏安排,我們便可以兼顧各方面的最佳方式,把刀子磨得更利。

《與時間有約:學會「自我領導」與「賦權於人」, 精準判斷輕重緩急,不慌亂,找回自信與寧靜的力量(終極完整版)》,作者:史蒂芬.柯維,羅傑.麥立爾,瑞貝卡.麥立爾,方言文化出版

《與時間有約:學會「自我領導」與「賦權於人」, 精準判斷輕重緩急,不慌亂,找回自信與寧靜的力量(終極完整版)》,作者:史蒂芬.柯維,羅傑.麥立爾,瑞貝卡.麥立爾,方言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