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戰神?財神?

莊文意
user

莊文意

1988-10-15

瀏覽數 12,350+

日本:戰神?財神?
 

本文出自 1988 / 11月號雜誌 第029期遠見雜誌

日本首相竹下登在今年六月多倫多的經濟高峰會議,和九月間訪問中國大陸時,曾一再表示,日本今後將增加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以使其國際地位與國家財富相符合。

竹下登言而有信,今年日本的對外援助已增加到一百億美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援助國。他並且在多倫多會議中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提供總佰五百億元的對外援助。

此外,他還誓言將減少有條件的貸款和援助--如規定受援國必須購買日本產品或技術--以洗雪日本以援助為名,擴張外貿為實的惡名,並首先提供非洲貧窮國家五億美元人道援助。

以外援扭轉掠奪者形象

顯然,日本希望以行動證明,它已由軍國主義掠奪者蛻變為以經濟實力領袖群倫的世界強國,而受日本這種新姿態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它的亞洲鄰國。

自明治維新以來,口本的亞洲政策始終是強調它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差異性,即使在三0年代提出「大東亞共榮圈」構想,也足意欲挾其優越性,以武力侵占、控制這個地區,並無絲毫與鄰國共存共榮的誠意。時移勢轉,今天的日本似乎終於發現與亞洲各國認同、合作的必要。

在本世紀結束以前,東亞國家的總生產額可能占全世界總生產額的二0%,與北美和歐市等量齊觀。如果這個區域的國家齊心協力,將可在世界舞台上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而日本比任何國家都更清楚,要在亞洲扮演領袖的角色,它必須仰仗經濟實力,而非軍事實力。

因此它一方面重新肯定本身與亞洲各國的文化共通性,一方面以經濟、外交手腕,或消弭彼此間的貿易與投資紛爭,或提供援助。希塑能在鄰國間廣結善緣。

上個月竹下登訪門中國大陸時,並宣布將提供為期五年,總數達六十二億美元的公共建設援助;並與中共簽訂一項保障投資協定,使日本公司獲得與大陸公司同等的原料取用權。今年上半年,這項協議尚在談判期間,日本對大陸的投資即已增加約一倍;因此一般預料,八0年代初,日本人因中共任意毀約而引起的投資恐慌,現在已經過去。

日本對中共的巨額貿易順差問題,也已因中共節制進口和日本增加自大陸輸入石油、化工原料、食品、紡織品等,而轉變為今年上半年中共享有將近五億美元順差的局面。

日、韓建交雖已有二十三年,然而兩國關係始終相當冷淡,近兩年韓國政府還刻意鼓勵商人自其他地區進口商品,以縮減韓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然而韓國去年通過四億九千四百萬美元的日本投資,幾乎是當年通過的外國投資總額的一半,被視為雙方關係趨近改善的象徵。

掌握亞洲生存利益

對亞洲新興工業國家而言,雖然日本不必施予援助,然而過去兩年間、日本自中、韓、新、港進口大增--進口量平均每年增加將近一倍,其手提收音機、計算機和電扇的國內市場,如今一半為中、韓、新、港所占據--亦有助於改善這些國家以往視日本為傾銷產品、剝削勞工、拒絕轉移技術的經濟掠奪者印象。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對較落後的東南亞國家而言,日本的援助是一項寶貴的資源。日本今年對菲律賓的援助增至八億一千七百萬美元,而且正考慮與其他國家共同提供一百億美元的援助給菲國。

可惜菲律賓政局不安,雖然去年竹下登訪問時,曾宣布提供二十億美元的援助。以刺激私人投資、卻始終無法吸引到日本的投資人。日本也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直到近兩年,才因緬甸拒絕經濟自由化,而縮減援助額。

據日本「東洋經濟」周刊統計。目前亞洲各地約有三千三百家日本公司,雇用了七十二萬餘名當地員工。日本掌握了亞洲國家如此巨大的生存利益,難怪在今年六月多倫多的經濟高峰會議中,竹下登儼然以亞洲國家代言人的姿態,促請各國重視菲律賓、高棉和南韓的需要,並且呼籲已開發國家,與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協商貿易及其他問題。

近日,用本通產省更宣市將成立一個高階層委員會、研究亞洲國家組成一個類似歐洲共同市場的組織,由日本領導,以日圓為基本外幣,在政治和經濟方面互相合作的可能性,而在亞洲各國引起了不小的震撼。

亞洲國家持保留態度

誠然,亞洲國家對日本的觀感已有大幅改善,但是對日本自居亞洲領袖的雄心,各國仍是戒慎恐懼,不敢放心。

對身受二次大戰期間日軍侵略之苦的老一輩,日本人的殘忍是揮不去的陰影;戰後出生的一代,雖然沒有強烈的敵意,但是歷史的教訓,加上日本過去二十年間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掠奪、輕藐和日本男性的「色情之旅」,仍留下深刻的創痕。

雖然在亞洲各地,與日本人增進投資和貿易關係的渴望已逐漸取代仇日情緒,但是道德衝突的緊張情緒仍然存在。一位在日本銀行工作的韓國人說:「我很滿意我的工作,可是想想日本人以前的行徑,我又覺得自已不該為日本人做事。」

針對這種現象,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矢野取認為:「亞洲國家會不斷地提醒日本在戰爭中的罪行,這是它們對付日本的外交手段。」

他顯然是低估了亞洲國家的敵意,由於美國要求日本分擔亞洲地區的安全維護責任,日本正逐年提高軍費。去年日本國會取消了國防經費必須低於國民生產總額一一%的限制,今年其軍事預算已躍升至三百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一九九0年,當完成一項「五年武力更新計畫」後,日本防衛軍將擁有十八萬名軍人、一千兩百輛戰車、一百六十二,架F-15戰鬥機、一百架反潛戰鬥機和十六艘潛艇,成為太平洋東亞水域的一支強大武力;加上日本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積極作為--派遣和平觀察員到阿富汗監督蘇聯撤軍、參與調停越南山高棉撤軍事宜、派外交部長訪以色列表達日本促進中東和平的意願等--已使亞洲各國深感不安。

部分人士甚至將日本的經濟擴張行動與組織亞洲政治、經濟共同體的提議,比做二次大戰前的「大東亞共榮圈」。北平社會科學院一位研究員說:「我們願意相信他們,但是很難做到。」

李光耀等亞洲政治領袖雖對日本所提共同體的主張表示興趣,但是對日本在超越經濟領域外的領導姿態也持保留態度,他們寧願美國擔任亞洲的政治領袖和安全守護者。

這正是日本今天所面臨的困境。它努力想扮好世界強國的角色,卻欠缺做為政治領袖所必須具備的武力,也沒有各方公認的道德基礎,而且亞洲國家可能永遠不會讓它擁有道兩樣資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