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跨領域攜手,南臺形塑創新的產業整合式人才培育模式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3-06-28

瀏覽數 10,300+

 圖/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積極推動與陽明交通大學、緯創資通的產學共創新方案,開啟創新的人才培育模式。
圖/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積極推動與陽明交通大學、緯創資通的產學共創新方案,開啟創新的人才培育模式。
00:00
00:00

技職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曾是撐起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面對全球產業快速的變化,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強調,產業必須走出代工文化思維,人才的培育也應該要有創新模式。他積極推動與緯創資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進行創新的跨領域的人才培育計畫,為師生開啟未來主流科技產業發展的契機。

教育部鼓勵技專校院學生結合所學與產業實務技能,發揮技職教育特色所舉辦「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成績5月底揭曉,2023年度南臺科技大學自59校1362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三金,是全國金牌數最多學校;而畢業季前夕,數位設計學院學生團隊也在「2023放視大賞」中,囊括多項大獎,榮獲年度最佳學校獎的肯定。

對學生們優異的表現,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深感自豪,他表示,南臺長期推動產學合作,企業提供學生珍貴的實作機會,充沛的資源也確保學生在產學緊密合作的機制中,充分發揮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年二月甫上任的吳校長認為,南臺師生具有很強的實務操作與系統整合能力,在此優勢基礎下,他積極推動將合作範圍延伸至整個南科、台積電、聯電、南茂…等高科技產業外,也希望擴大合作,協助南部地區為數不少的紡織、食品等多元產業的轉型。

快速回應產業需求與技術變遷

「台灣產業缺工,不盡然是因為少子化,而是基礎技術人才的斷層!」過去曾經任教國內頂尖大學、具科技產業背景的吳誠文指出,台灣代工產業發達,背後有深厚的技術能量支撐,才能在單一的代工項目上精益求精,把生產效能發揮到極致,其中技職教育的訓練居功厥偉。但現在產業環境變了,生產模式變了,過去技職教育所提供的「技術服務」也一項一項的消失。「現階段從高職、科大所得到的訓練是否符合未來產業的需求?」吳校長一語道破技職人才的培育也必須跟著轉型。

吳校長以電動車發展為例,過去技職學校的汽修科所學習的機械動力、變速箱、引擎傳動系統、趨動馬達等,到了電動車時代—燃油被電池取代,車輛智慧化、自動駕駛、雲端運算,必須把電機、資工領域都整合進去,「跨領域的學習和整合刻不容緩,科大不趕快做就太晚了!」,但他也樂觀的表示,整車的光電、通訊、運算…等也會發展出新的產業機會。

近年來,AI技術不斷突破,近期ChatGPT和生成式AI為全球產業帶來相當大的震撼,帶動AI各項創新應用在各個產業落地,加上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在數位化與ESG的雙軸轉型壓力下,「產業界急需能夠理解且活用創新技術的人才加入,尤其是與永續相關的職缺更是如此。」因此,吳校長強調,技職教育除了實務實作能力的培養,還必需提升學生跨領域的學習能力。

 南臺科技大學榮獲「2023 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資工通訊群類第一名、商業群第一名、工業設計群第一名,獲獎師生與教育部技職司 楊玉惠司長一同合影。(南臺科大提供)

南臺科技大學榮獲「2023 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資工通訊群類第一名、商業群第一名、工業設計群第一名,獲獎師生與教育部技職司 楊玉惠司長一同合影。(南臺科大提供)

培養人才也需要跨領域的合作

「頂尖大學著重分析設計,而南臺可以從實務實作能力來出發,因為工程的know-how都藏在細節裡,沒有透過實務操作是無法領會的。」吳校長以培養未來產業需求人才為先,積極推動與緯創資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進行創新的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由緯創資通投資上億元於陽明交大歸仁校區,建置一個先進物聯網智慧製造類產線平台,並提供研發經費與學生奬助金,三方合作在「智慧與綠能產業創新」聯合研發中心進行人才培育。因應未來高質化特殊產品量少樣多的商業模式下,培育上游的產品製程模擬設計規劃人才,連結下游的商品智慧化製造設備系統建置人才。

陽明交大設立「智慧物聯網產業碩士專班」培育前端高階設計規劃人才,南臺則設立「AIOT智慧製造產業碩士專班」培育智慧製造系統整合實務人才,以互補搭配方式,形塑創新的產業整合式高階人才培育模式。吳校長期許,透過完善的合作規劃與執行,為南臺師生開啟未來主流科技產業發展的契機。

為了鼓勵優秀的大學部學生未來報考產碩專班,南臺也往下扎根,預計成立跨領域的「物聯網智慧製造技優學程」,招募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資訊工程系及半導體與光電工程系的大二、大三優秀學生參與。除了智慧物聯網外,舉凡智慧微電網、儲能、電動車等綠能相關產業的技術研發,也都是人才培育的重點。

南臺科大獲獎團隊學生向參觀民眾介紹「Nurs+次世代護理推車」之情形。(南臺科大提供)

南臺科大獲獎團隊學生向參觀民眾介紹「Nurs+次世代護理推車」之情形。(南臺科大提供)

建立培養學生「創造未來」的機制

南臺科大擁有工學院、商管、人文社會、數位設計四大學院,長期為南臺灣的中高階人才培育做出顯著貢獻,吳校長認為,未來重點除了製造業,其實臺灣的各行各業,也都需要藉由科技來推動進步發展。過去學校透過產學合作,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的機制,也必須轉變成培養學生「創造未來」的機制。

「有些年輕人或許不想進工廠,也不想和父母走同樣的路子。」他鼓勵這些學生可以投入終端服務的創新,創造能夠讓社會大眾感受到生活環境愈來愈美好的新服務。南臺的教育目標是希望無論哪個學院的學生,都有能力做系統整合、系統設計、系統實現、提供設備所需服務,即使是基層技術人員也可投入創意和新科技的應用領域,自主開創新的行業,決定自己的未來。因此,在教學變革推動上,他希望未來能廣納產業及其他大學的資源,共同架構跨系、跨域的學程,讓有意斜槓發展的學生進入新形態學程多元學習,培育更多能夠因應未來複雜職場的通才。

吳校長期許,在適才適學的前提下,南臺致力為學生備齊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能,未來當他們進入社會後,就能持續壯大為數最多的中高階人才市場,成為提升臺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中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