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加薪了!行政院核定明年(2024)軍公教調薪4%;教研人員研究加給調整15%,共有75萬餘人受惠。但民間智庫、產業界卻罵聲連連,一致認為「加薪時機點不對」,並且用三個經濟指標打臉政府,告訴民眾:軍公教加薪的「理由」很瞎……。
最近,執政黨頻頻釋放利多,文化部要發1200元「文化成年禮」給18歲青年;6月1日,行政院也拍版定案,決定軍公教調薪4%,送給軍公教一份大禮。
其實,從2000年以降,軍公教已調薪五次了。分別是2001、2005、2011、2018以及2022年;其中又以2022年的加薪幅度最高為4%,是25年來調幅最高的一次。今年再宣布2024年軍公教調薪4%,就是第六次了,總計有73萬多位軍公教(經費298億元)、2萬餘名教研人員(經費22億元)受惠,年增經費高達320億元。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在院會後的記者會,轉述行政院長陳建仁的說法指出,考量民國112年(2023)經濟成長率較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相對穩健,從111年(2022)調薪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幅度預計112年底(2023)將達5%以上,且民間企業平均薪資及基本工資也持續成長;另為慰勉軍公教在過去兩年防疫期間的辛勞與貢獻,核定113年度(2024)軍公教員工調薪4%。
全球主要經濟體今年第一季的成長率都比台灣好
未料,這番調薪理由,隨即在產業界跟民間智庫間炸鍋了。
智庫的研究員張光達(化名)用三個經濟指標打臉政府的說法。直指「考量民國112年經濟成長率較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相對穩健」,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張光達指出,全球主要經濟體,今年第一季相較去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都比台灣高:美國1.6%、中國4.5%、印度6.1%、日本1.3%、韓國0.9%、英國0.2%、法國0.9%,唯一衰退的德國也僅-0.5%,台灣卻是-2.87%。
再來看看出口數據,5月8日財政部公布今年4月的出口金額為359.6億美元,年衰退13.3%,已經連八黑了,5月的出口數據也不太理想,勢必迎來連九黑。
第三個經濟指標是主要貨品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都是負數(見圖)。
這些都反映在無薪假的數據上。6月1日,勞動部公布最新一期的無薪假,實施人數共1萬6150人,家數2160家,與上期相比增加223人、27家,其中製造業實施人數再增加超過200人,高達7596人,成為最大苦主,其次是支援服務業5341人、批發及零售業1328人。
一家扣件上市公司老闆林嘉欣(化名)說,「廠商沒有訂單就沒有業績,沒有業績就不可能加薪,已經苦撐、不敢裁員,部分廠商也只能微幅放無薪假,政府現在宣布加薪,時機點根本不對。」
林嘉欣愈說愈激動,「最誇張的是,政府還希望藉由軍公教加薪,帶動民間企業跟進,促使更多民眾受惠,共享經濟成長果實,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都不知道該如何罵了。」
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投票,調薪時機點耐人尋味
智庫研究員張光達進一步分析,今年第一季相較去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比台灣慘的(-2.87%)幾乎沒有。他很努力地滑動滑鼠,怎麼找都找不到比台灣差的,接著嘆氣說,「難不成還要去非洲國家找找看嗎?」
他無奈地說,用「台灣經濟成長率較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相對穩健」這個理由來調薪,真的很瞎。不是幕僚不專業、不看數據,就是找不到強有力的理由說服民眾「軍公教一定要調薪」。
其實,民眾都知道軍公教在疫情期間很辛苦,所以去年調薪4%都很認同。但,明年為何還要調薪4%?明明今年景氣就不容樂觀,難道民眾都不辛苦嗎?「加薪的時機點真的不對,等明年通膨降到2%以下,再來評估比較合適,屆時產業景氣也回溫了,有底氣跟著調薪,不是更好嗎?」
產業界私下也議論紛紛,三個經濟指標擺在面前,狀況就是不理想,政府硬要核定「明年元月調薪」,剛好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投票,合理懷疑是執政黨釋放利多,爭取選票吧?「除了這個理由,還有什麼理由,一定非得要在前景混沌不明之際,急著調漲軍公教薪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