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校一家,飲水思源」
1949年3月我隨家人從上海吳淞港坐輪船到台灣。那時13歲。再回去時,已是39年後的1988年。我已經在美國教了24年書。那年5月,從威斯康辛飛到第一站北京,在北大、清華、社科院做了演講後,飛到上海,在交大、復旦做了演講,也參觀讀過初中的復旦中學。
回想起來,1948年我在上海徐家匯的復旦中學讀初一,每天早晚兩次經過交通大學。小小年紀看到那宏偉的校門及門前那座雄壯的石頭橋,心中常想:如果有一天能到交大讀書該是多大的驕傲。可惜1949年(13歲時)就離開上海到台灣,永遠失去這種可能。
居然20年前出現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加州交大校友會邀請我去那邊做一次演講。
2003年10月底接受邀請,從台北直飛矽谷,做了一次60分鐘的「餐後演講」。往返23個小時,什麼原因驅使我去做這場義務演講?答案是交大邀請函上醒目的八個中國字:「五校一家,飲水思源」吸引住了我。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