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學與特異功能 有何不同?

周成功
user

周成功

2005-07-13

瀏覽數 20,350+

科學與特異功能 有何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5 / 7月號雜誌 遠見雜誌

台大新任校長李嗣涔教授對「特異功能」的偏好,使他成為近日輿論的焦點。宗教信仰是不是非得歷經科學驗證才算「不迷信」,答案明顯是否定的。但在信仰的範疇中,科學是否完全無立足之地?這好像也不一定。

前些時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行一場「探索心靈」研討會,參與討論的除了達賴喇嘛等佛教界人士外,全是神經科學和心理學家。這場盛會是由尼泊爾雪謙寺的僧侶李卡德博士(Matthieu Ricard)發起。

李卡德出家前是法國巴士德研究所的博士,在一個特殊的機緣下接觸到佛法而決定出家。他父親是位知名的哲學家,父子間曾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出版成《僧侶與哲學家》一書。前幾年李卡德與一位天文物理學家的對話也出了書:《僧侶與科學家──宇宙與人生的對談》。

李卡德對佛教修行在人體產生的一些生理/心理的變化,一直不減「科學家」的好奇,總想找出一些現代神經科學或心理學的根據。他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戴維森教授合作,用最先進的「核磁共振」儀器來探討佛教冥想對心智的影響。

事實上,許多佛教修練經驗的宣示經常與正統神經科學的看法有別。但是現代偵測腦部活動的儀器日新月異,利用這些儀器,科學家應該有機會驗證佛教修練對人類心智究竟產生哪些影響。由此可見科學與宗教之間仍然有一線交會的可能。那麼李教授的特異功能研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的問題是當前社會正處在一股靈異的風潮中,這股靈異風潮無一例外地都穿上了「科學」的外衣:五花八門的能量與磁場,使得一切疑難雜症無不迎刃而解。當社會上充斥著這些披著「科學」外衣的怪力亂神時,真偽科學的分辨就顯得更重要了!

其實科學與宗教都是人類在尋求瞭解自己處身世界所發展出的體系。但是科學會遵循一套公開運作的法則為之,因此所產生的知識比較具有普遍性。但受限於測量工具,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有其局限:超越工具測量範圍之外的現象,科學是無法討論的。

因為科學有這種特性,使得我們對真偽科學的分際就有相當明確的判準依據。譬如說:李嗣涔教授可以量測氣功師父入定時腦波的變化,因為很多氣功師父可能都有類似的反應,那麼我們說這個現象應該是可以從事科學性的探討。但若有人說他可以元神出竅吸取日月精華等等,除非他或有類似經驗的人,願意在有公信力的學術機構接受測試,否則純屬個人經驗,很難在科學探究的公眾範疇裡站得住腳!

有些人的確會表現一些個人獨特但無法與他人共享的經驗,對這些經驗的探索就更需要謹言慎行,免得讓「無知」的大眾以訛傳訛,最後讓嚴謹的科學判斷失去表白的舞台!(作者為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