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年度激省 年度激省 遠見39週年,年度最低優惠【訂雜誌2年送1年!】

是誰一字值千金?國庫恐平白損失8億台幣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3-05-29

瀏覽數 35,200+

2018年政府喊出,2020將全面啟動「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換發作業,卻又在2021年宣布暫緩。取自內政部網站
2018年政府喊出,2020將全面啟動「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換發作業,卻又在2021年宣布暫緩。取自內政部網站
00:00
00:00

政府天天叫財政吃緊,亂花預算的案件卻層出不窮。2018年,政府喊得震天價響:2020全面啟動「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換發作業。未料,2021年元月,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卻決定暫緩,這一喊停,馬上面臨違約求償,國庫最終恐賠付8億元。「暫緩」兩個字,當真是一字值千金啊!

台灣的債務與日遽增,財政部從2010年12月起開始設置「國債鐘」,每隔七天更新一次。2023年5月19日,中央政府公債為6兆3418億元(不含潛藏負債),平均每人負債27.2萬元。

面對債臺高築,執政者理應精打細算、量入為出。但,不管是從監察院的調查,或是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都能發現政府亂花經費的事蹟。

日前,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出爐,「屏鵝公路141公里桿線地下化暨種樹百里2.0計畫」的預算從48.8億暴增至約78億。直指「礙於行政院限期完工的壓力,計畫審查仍照案通過,由於施工及交通維持等配套措施未臻完善,造成用路人死傷、財損等交通事故,引發民怨,斲傷政府的施政形象」。

不僅這個計畫被質疑,「數位身份證換發計畫」執行一年後,也突然喊卡,讓外界很錯愕,國庫恐將因此損失7至8億元。

話說從頭。2018年12月27日,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2017年9月8日至2019年1月14日)時,積極推動「數位身分證」計畫,並於2019年6月6日核定,預計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進行全面換發工作。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行政院同意延期至2023年12月,並規劃2020年為建置階段,2021年進行部分縣市小規模試行,再視疫情狀況及試行結果訂定正式換發期程。

行政院以「憂心中國滲透」為由,暫緩數位身分證計畫

2020年底,數位身分證換發系統、印製設備及法規修正等整備工作均已完成,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2019年1月14日至2023年1月31日)卻在2021年1月21日決定暫緩換發,決議等獲得國人共識及完備法制與相關程序後再推動。

暫緩理由是,外界憂心中國滲透、駭客攻擊頻仍、擔心數位足跡被監控、對於數位身分證在應用上存有資安疑慮……。

不僅得標廠商一頭霧水、在野黨立委也感到不可思議。這些暫緩的理由,不就是最基本的招標條件嗎?

回顧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的言論,證明政府自認已做好萬全準備,才決定推動此計畫。2018年12月27日,陳美伶出席院會後的記者會表示,數位身分識別證將結合自然人憑證,透過政府骨幹網路,利用區塊鏈或代碼技術,連結各部會機關的資料庫,透過雲端取用;「數位身分識只有辨識功能,沒有儲存功能,不會有侵害個人隱私的問題」。

為何計畫執行一半,突然變得不安全了?有立委反諷,一切都是「阿共的陰謀」!「中國滲透」的藉口太好用,執政黨只要高舉這個旗幟,任何事情都可以合理化。

2020年底,數位身分證換發系統、印製設備及法規修正等整備工作均已完成,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卻在隔年1月決定暫緩換發。行政院提供

2020年底,數位身分證換發系統、印製設備及法規修正等整備工作均已完成,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卻在隔年1月決定暫緩換發。行政院提供

換發計畫暫緩,每年要支付6738萬的維運費

到底實際原因為何,不得而知。但,立法院預算中心已特別針對「內政部112年度(2023)數位身分證換發計畫經費使用情形」提出評估報告,發現計畫暫緩執行,恐衍生未履約之鉅額損害賠償。

報告內容指出,109年度(2020)已支付系統建置維護費、第三方獨立驗證案等為8548萬5000元;110年度(2021),支付中央印製廠暫緩期間之必要維運費用,以及委外廠商暫緩期間向中央印製廠所提的補償費用,為2億6357萬1000元;111年度(2022)為7366萬4000元。累計2020至2022年,共計4億2272萬元。

會員免費參加 | 用一小時,一起來聽《造山者》導演說半導體傳奇怎麼來的?

但,事情還未了。行政院暫緩決議是,等獲得國人共識及完備法制(資安專法)與相關程序後再推動,但至今並無具體進展,何時能換發不得而知。只要計畫未定,內政部每年都要給廠商6738萬元的維護保養費用。

預算中心的報告也揭露,內政部委託中央印製廠印製案的契約,從110年(2021)1月21日起暫停執行,為維持設備可用、運轉周妥,以低度量能進行維護,維護保養費用為6738萬元,包含資產折舊費、材料費、人工費、製造費及稅金等項。

只要行政院一天未定案,每年6738萬的維運費,就要一直支付下去。

而且,根據中央印製廠提供給預算中心的資料顯示,本案已投入成本含設備、場地、人力、備料(含晶片、防偽材料、PC層等),如依合約書載示終止契約,內政部恐將面臨7至8億元的賠償金額。

2019年開發的技術,將來還能符合實際需求嗎?

不僅數位身份證換發遙遙無期,整個案子也充滿疑點。

根據資深數位工程師楊明豐(指出)的分析指出,首先,會去競標數位資安等級標案的廠商,都必須跟客戶拍胸脯確保達到「不會發生滲透、駭客攻擊、數位足跡被監控、資安洩漏」等承諾,「這根本是基本款,為何行政院卻以這些理由暫緩,而且還只寫中國滲透,理應寫外國滲透,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最厲害的是俄羅斯啊,難道政府只怕中國的滲透,不擔心其他國家的滲透?」

再來,廠商開發的系統最終雖歸政府所有,但科技日新月異,2019年開發的技術,等正式啟用時,這套系統還能符合實際需求嗎?

第三,中央印製廠並沒有數位人才,都是委託給外部廠商,人才會不會因案子暫緩而流失,尤其政府並未培養數位人才,將來有人可以營運嗎?「這樣,政府拿回來的不就是一堆廢鐵?」楊明豐反問,這是否意味著政府被廠商掐住脖子,即便終止合約,將來要啟動時,還得跟這些委外廠商合作?

第四,每年「低度量能」進行維護的費用達6738萬元。楊明豐不解地說,計畫還未啟用,根本沒有數據可跑,頂多就是請幾個人看一下機台,每天開機、熱機,讓機器正常運轉,為何維運費要花到6738萬元,相當每個月561.5萬元?

楊明豐進一步說,一般而言,契約內容都會有退出條款,到底有沒有簽署這一條,不得而知?而終止契約恐要賠償7至8億元,金額確實不小,報告中指出維運費有包含資產折舊費,是否硬體設備支出很高,導致年維運費達6738萬?政府如要取信於民,應該勇於究責、記取教訓,並公開細部經費的運用情形,不要一再斲傷政府的施政形象。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