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與AI合作,是不被取代的唯一出路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3-05-10

瀏覽數 9,550+

台灣白領上班族該如何應對生成式AI?shutterstock
台灣白領上班族該如何應對生成式AI?shutterstock
00:00
00:00

2023年將是生成式AI大爆發的一年!台灣白領上班族該如何因應?《遠見》5月9日特開線上課程「從ChatGPT到Midjourney: 打造AI腦,高效致勝工作法」,從趨勢、產業到實作,全方位解析,提供企業精英完整新知,上線時引來學員熱烈迴響提問。至於當晚iKala創辦人程世嘉專題演講、軟體專家林鼎淵的ChatGPT實戰教學,以及《遠見》最新問卷調查「2023年生成式AI對職場未來衝擊」結果解析,請見此文精華整理。

隨著ChatGPT爆紅,生成式AI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常見的一部分,在職場上的衝擊也將襲來?也因此,《遠見》籌劃包括了專家演講與生成式AI工具實作的「從ChatGPT到Midjourney: 打造AI腦,高效致勝工作法」線上課程,來提供台灣人目前急需的新知。

果然,在5月9日傍晚直播當天,線上擠滿國內外報名網友,發問也相當踴躍,就可了解台灣上班族對生成式AI的學習渴望。

《遠見》調查顯示:台灣人不少都有使用過生成式AI經驗

首先,工作坊第一場演講,是呈現《遠見》特地於3月進行的問卷調查報告「2023年生成式AI對職場未來衝擊」結果解析。

從這份調查中可知,目前有近六成(58.7%)人士已使用過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工具,說明國人學習新科技的執行力相當到位。

《遠見》資深數位內容主編林士蕙指出,這次問卷調查有個有趣發現,即將或已初探職場的18~24歲族群,以及多已肩負起領導責任的50~54歲族群,是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兩大族群。似乎呈現新鮮菜鳥與企業中高階資深人士,對此最為熱衷,前者可能是想增進職場競爭力、後者則可能有導入團隊得自己先學的需求。

不過,她也強調,就目前AI的「工作表現」來說,尚無法完整取代人類勞工。但懂得使用AI來釋放人類及機器的最大潛能者,將是勞動市場的高價值人選。

《遠見》資深數位內容主編林士蕙。張智傑攝

《遠見》資深數位內容主編林士蕙。張智傑攝

有如水、電,AI將成工作流程基礎配備

接下來的專題演講,由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Sega)擔綱。他以領導這家科技公司近12年來的自身經驗,給出在產業面的建議。

程世嘉擁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Google工程師,也時常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對AI科技發展及應用的觀察。

加快永續轉型的關鍵契機:COP28全解析論壇,熱烈報名中

程世嘉表示,在AI從幕後助力走上舞台後,企業的目標也從「數位轉型」走向「AI轉型」的新時代。他強調,AI的能力不只是生成報表或畫畫圖而已,公司若要善用AI賦能,就要從數據策略開始打好基礎。

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張智傑攝

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張智傑攝

企業擁有多麼獨特、多麼重要的資料,是否懂得保護並善用這些資料,將是商務應用的決勝點。程世嘉認為,比起創造全新商模,更常見的發展是AI將為既有的商模帶來加值。iKala自己已建立數據中心,將AI團隊視為促生創新的「中央廚房」,推出各種機器學習模型,為其他部門及下游應用加值。

隨著各大科技公司的AI軍備競賽升溫,程世嘉比喻,AI服務會成為猶如水、電這樣的基礎建設資源,成為工作流程中的標準配備。他建議,身處此新世代中的工作者,應主動認識、擁抱AI,讓自己既有專業技能與AI服務相輔相成。企業應亦應重新設計組織,納入AI作為工作流程中的零件之一。

巧用AI生成初稿,大幅釋放時間精力

有多年全端開發經驗的軟體專家林鼎淵,現場操作ChatGPT與Midjourney,以諸多實例講解將這類生成式AI工具融入日常工作的作法。

軟體專家林鼎淵已出版數本相關主題的專業書籍,以自身經驗出發的最新著作《ChatGPT與AI繪圖效率大師》更是直接與ChatGPT合作,在22天便完成書稿,成為全台第一本應用解析ChatGPT及Midjourney的專書。

林鼎淵認為,從文案、活動流程到部落格文章,目前ChatGPT生成的內容很可能還是不如專業人士自己寫得好。但AI生成初稿的速度僅需幾秒,比人類快非常多,整體效率依然是提升的。

左為軟體專家林鼎淵。張智傑攝

左為軟體專家林鼎淵。張智傑攝

ChatGPT下指令要明確具體

林鼎淵分享,有幾個技巧可提升ChatGPT的答案品質。首先是寫出明確、具體的指令,且指令內容保持高度關聯性,或是直接明列限制條件,避免它離題。

但林鼎淵也提到,不須花太多心力執著於寫出一次到位的完美指令。反覆地透過回饋,引導ChatGPT給出理想的內容,會更容易成功。

至於Midjourney這樣的圖像生成工具,讓懂得寫出有效指令的尋常大眾,也可以產出精緻的圖像。但專業繪師擁有的構圖美感、色彩運用、透視技巧等能力,依然讓他們比一般人更能掌握這門藝術的精髓。

藉此,林鼎淵特別強調持續精進的重要性。目前有各種可代勞基礎事務的AI工具,但更深層次的應用潛能,還是有賴使用者鑽研才能發揮。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