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韓國浦項鋼鐵淬煉之道

李龜澤
user

李龜澤

2005-04-01

瀏覽數 35,250+

韓國浦項鋼鐵淬煉之道
 

本文出自 2005 / 4月號雜誌 第226期遠見雜誌

1968年,韓國只是人均GDP不到200美元的貧窮國家,而且缺乏煤和鐵礦等資源,因此當我們想向世界銀行貸款發展鋼鐵產業時,被打了回票。最後,我們利用日本戰後的賠款建立起了浦項鋼鐵。

浦項現在有一萬九千多名員工,旗下兩大製鐵所:浦項製鐵所和光陽製鐵所,一年合計生產三千萬噸以上的粗鋼,2004年營收171億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稅後純益33億美元,純益率達19%,遠高於行業平均的7%至8%,是全世界最有效益的鋼鐵公司。

三十年後,世界銀行回顧當初拒絕浦項鋼鐵貸款的決定,認為:「世界銀行當初的決定並沒有錯,只是浦項把不可能化成了可能。」

1994年,浦項在美國紐約上市,是全球第二個公開上市的鋼鐵公司。在量的成長達到高峰後,浦項更開始推動質的成長,於1998年推動流程創新,透過對整個生產流程的檢視、修正,和IT工具的運用,建立以客戶為本位的生產模式;除了內部運用企業資源規劃(ERP)等工具進行流程創新外,對於後端的供應商以及前端的客戶,也都應用e化的方式,透過網路完成大部分的交易程序。

此外,為了提高競爭力,並加快革新的步伐,浦項從2000年開始推動民營化,目前浦項的股東人數達到十三萬人,而且70%的股份由外國股東持有,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企業。

浦項的成功模式,是在「製鐵報國」的核心價值觀之下,堅持「重視根本和原則」「以人為本」及「承擔社會責任」等三項關鍵因素,一步步獲得今天的地位。

韓國在二次大戰後積極推動產業化。鋼鐵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因此浦項最初的精神就是「製鐵報國」,無論資源有多貧乏、發展有多困難,一定要為韓國建立起具有競爭力的鋼鐵產業。

浦項的「重視根本和原則」,也就是不可妥協的完美主義,從根本上消除一切流程或環境上的不良因素。例如1977年,浦項建造中的一座發電廠被查出建築使用的混凝土品質欠佳,雖然該發電廠已經完成80%,我們還是毫不猶豫的拆毀重建。

其次,浦項極為重視「以人為本」的哲學。由於浦項原本是人口稀少的鄉下地方,優秀人才不願到此工作,因此在建立製鐵所之前,我們先在當地建設了公路、住宅區、學校、公園等配套設施,目的是安定員工的生活,使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認真工作。此外,浦項在1986年建立了浦項工業大學,以培養優秀的技術研發人才,目前該校是韓國最好的工業大學,被譽為「韓國的加州理工學院」。

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過去鋼鐵產業被視為高污染、高耗能的「黑色產業」,但浦項為了善盡「企業公民」的社會角色,大力推行減輕環境負擔、節省能源的研發和建設工作,希望把浦項建設成「綠色企業」。

浦項的未來發展方向,首先是要建立全球化的布局。過去鋼鐵產業被視為和國防、國家建設密切相關的骨幹產業,因此幾乎都是國有企業;然而在全球化時代,鋼鐵產業也出現了國際性的重組和大型化趨勢。基於時代潮流,也為了延續本身競爭力,現有產能三千四百萬噸的浦項計畫在海外建立新的鋼鐵廠,提供一千五百萬噸左右的產能,希望在2010年達到年產量五千萬噸、世界排名第三的目標。

此外,研發獨特的核心技術也是建立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浦項研發出了被稱為「綠色煉鐵」的新式煉鐵技術FINEX,不但能源使用率較高,環境的負擔也較輕;如果能廣泛應用,可望取代已經使用了一百三十年的高爐煉鐵法。另外,浦項目前正在研發新式的薄板鑄造技術,省卻熱軋流序,將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最後,浦項將持續推動流程創新,以客戶需求為重心,加強全球化經營的實力,希望建立具有競爭優勢、可持續發展的鋼鐵企業。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現場交流

Q:浦項鋼鐵在「企業公民」的哲學下,建立了如學校、公路等眾多的附屬設施,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保持企業的成本優勢?

A:浦項主要透過兩種方式控制成本:首先是利用研發降低成本,1986年設立浦項工業大學,除了回饋社會,也在藉此引進優秀的研究人員,透過技術創新來保持成本優勢。

其次是提高員工的人均生產力。藉著流程創新及資訊科技的使用,目前有80%的流程是在網上進行的,大幅減低了生產流程的複雜性。此外浦項提供員工終身教育的體系,透過持續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

Q:目前鋼鐵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全球鋼鐵公司也面臨重組局面,浦項如何因應?

A:原料價格上漲,其實主要是因為中國鋼鐵業擴張太快,導致原料需求大幅上升。雖然世界各地的鐵礦都已增產,但由於港口、船隻等運用機制來不及跟上,因此我估計在2006年之前,原料供應仍然會相當吃緊。

面對原料價格波動和供應鏈重組,鋼鐵公司都必須透過併購、大型化來建立全球布局的能力。浦項在韓國國內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未來必須在中國、印度等地建立新的製鐵所,才能保持競爭力。(本文內容取材自北京清華大學管理講座;陳靖遠整理)

講者素描

李龜澤現任浦項鋼鐵董事長兼總經理,畢業於漢城大學金屬工業學系,於1969年加入浦項,1998年成為社長(總經理),2003年被選為會長(董事長),在浦項工作超過三十五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