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凱絡 媒體購買第一大

梁中偉
user

梁中偉

2005-02-23

瀏覽數 55,800+

凱絡 媒體購買第一大
 

本文出自 2005 / 2月號雜誌 第224期遠見雜誌

去年底台灣兩大媒體購買的女當家都有新任命,一是余湘在她的媒體庫被收購之後,升任為WPP下M集團的在台董事長,統轄含傳立在內的三家媒體購買。另外則是凱絡的李桂芬由總經理升任執行長。

凱絡在2003年的表現非常亮眼,以新台幣48億元的廣告承攬量,從傳立手中搶下台灣媒體採購第一名。以品牌溝通者自居的李桂芬說:「企業告訴我們它要的消費者是誰,我們就可以抓出它的溝通任務是什麼。」除了國際客戶之外,統一、中華汽車、中國信託都在凱絡的客戶名單上。

在美國,大廣告公司雖然不太看得起媒體購買部門,但是又不願意喪失媒體部門所帶來的營收,始終抗拒讓媒體購買獨立。1990年代,崛起於歐洲的凱絡進軍美國,廣告集團意識到新趨勢不可擋,媒體採購部門終得分開運作。「但直到現在,美國的廣告業還是不太適應這種做法,」李桂芬說。

事實上,獨立的媒體購買在歐洲至少有三十年的歷史。由於歐洲各國市場小,語言分歧,文化相異,媒體環境複雜,使媒體規劃與購買的專業重要性大增。同時,將媒體購買、媒體研究、媒體企劃與廣告創意、廣告製作分開,廣告主可自由選擇需要服務的項目,以節省服務費。

在凱絡的溝通架構文件裡,把傳統媒體、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重要性等量齊觀,而凱絡本身的廣告活動也涵蓋愈來愈多的公關、專訪、視訊、戶外、事件等不同的元素。

廣告創意的本質與流程因此完全改變。過去由廣告代理商壟斷的創意主導權,現在受到嚴厲的挑戰,以前是先有創意,然後才去想媒體如何企劃,讓同一個創意在電視、電台、報紙、雜誌上呈現。現在是同時獨立發想,分開比稿。李桂芬認為,「未來極可能是先有媒體,才有創意。」也就是先要知道要用什麼管道與特定消費者溝通,才能決定用什麼創意來表現。

雖然凱絡廣告承攬量在2003年為台灣第一大,李桂芬認為,大量採購做為唯一獲利來源的時代終將過去,差異化才是凱絡最重要的策略。

李桂芬指出,許多新的行銷手法概念新穎,實際上仍待考驗,例如喧騰一時的置入行銷在台灣就不見得可行,「平均收視率既然如此低,利用內容來做行銷,效果一定有限。」此外,李桂芬也提醒對網路或IM(即時通訊)的族群而言,由平面或電視發展的傳統創意,可能完全不相干。

凱絡的挑戰將不只是新媒體。WPP整合M集團之後,余湘領導的傳立、媒體庫與Mediaedge:cia,勢必在客戶資源與承攬量上超越凱絡。面對余湘的挑戰,李桂芬顯然將面臨一場激烈的媒體購買王座之爭。(梁中偉)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