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水」見證新北美好未來
手語嘛ㄟ通!金融友善服務零障礙
RCEP生效後的第一季,這個「朋友圈」持續釋放貿易紅利,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總值成長6.9%,台灣繼續當「亞細亞的孤兒」。
台灣已於2021年9月22日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此前一週,中國大陸也宣布已遞交正式申請。比較務實的期待是兩岸都加入,但如果中國比台灣早一步入會呢?
以東協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於2022年元旦於十國生效,在南韓、印尼等五國後續跟上後,將打造出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圈。占據亞太區域戰略地位、卻未能加入RCEP的台灣,雖然遭遇的短期衝擊較小,卻也突顯了必須在區域經濟整合與供應鏈去中心化的趨勢中,盡早辨識及布局自我定位的重要性。
11月4日,日本外務省正式宣布,由東協十國以及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紐澳等15國共同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建立一個20億人口、年產值約27兆美元的巨型自由貿易區。這將根本改變亞洲的地緣政治經濟結構。
亞太十五國耗時八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CEP)協定,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極可能在2021年底前生效,建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更象徵中國大陸「海陸雙整合」大戰略正式成形。
新冠肺炎重創塑化業,一度令工廠停擺、衝擊塑膠品需求。包材廠宏全、材料廠長興等龍頭業者,前10月營收都較去年衰退近一成。如今市場雖緩步復甦,卻也面臨疫情、保護主義、品牌永續壓力等變局,塑膠龍頭們如何因應?
11月中,號稱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區域綜合經濟伙伴關係(RCEP)——歷經8年時間、31輪談判後終告完成。
亞太15個國家於本週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參與國擁有全球1/3 的人口、經濟規模、貿易總額,將會重塑全球貿易、產業版圖,又會帶來何種投資機遇呢?「財經M平方」將詳細為你解讀。
雖然剛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台灣被排除在外,但台股今天(11/16)卻在台積電領軍下,再創歷史新高!長遠來說,這項協定對台灣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
歷經八年漫長談判,亞太15國在11月15日正式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不僅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超級經濟圈,未來協定生效後,將大幅提升區域貿易的自由度。到底RCEP有哪些重點,趕快來了解!
中國、日本、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10國、澳洲等15國,今天舉行視訊高峰會簽署全球最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勢必更為牢固,台灣被排除在外有加劇經貿邊緣化隱憂。不過專家認為,美中爭端未歇、全球反中浪潮延續的局勢,將為台灣帶來轉機。
歷經七年多談判,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日簽署,15個成員國將進一步整合亞太區域經濟。透過此協定,位居要角的中國大陸經濟更受激勵,缺席的台灣、美國則面臨在亞太地區邊緣化風險及更多競爭考驗。
全球化係指各國不斷減少甚至去除貨物、資金、服務、資訊乃至人員自由流通的障礙,達到人盡其才、貨暢其流、共享繁榮的理想。1991年前蘇聯解體,揭開全球化序幕,歷30年有成。 但是,新冠肺炎橫掃全球,直接重擊了全球化的五大支柱。
蔡總統在國際經貿上首當其衝面臨多個轉折,ECFA面臨十年大限,變數很大;RCEP將在今年簽署,台灣注定缺席。亞太經濟圈正一步步整合,台灣只能乾瞪眼,後果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