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不久遭逢長時間的乾旱,面臨水庫見底危機,之後又連日驚人豪大雨下不停,在各地釀成水災,像這樣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宣告全球已經進入氣候變遷紅色警戒期,如果世界各國再不加快減碳行動的腳步,人類和絕大多數的地球生物恐將面臨毀滅性的災難。
紙杯、紙碗幾乎每個人都使用過,你可曾想過,若將紙容器上的塑膠淋膜消除,就能成為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全紙容器?中華紙漿耗費5年心力,打造出全台首創全紙容器,如何辦到?
近年環境意識抬頭下,各種對化工業的檢討聲不斷湧現。面對如何減少使用石化原料、減塑、降低碳排等要求,化工業正在嘗試新解方,那就是「生質化學」。
全球新增1.2億貧窮人口!超過1/5的5歲以下孩童發育不良;影響12.5億學生就學;危及16億人的工作;發展中國家債務顯著上升,這些人都是「新冠災民」。
新一代流行設計,正興起一股材料創新風。在國際重要展會——未來布料博覽會 (Future Fabrics Expo)擔任策展人兼顧問的 Amanda Johnston 曾說過:「材料很重要,材料在整個供應鏈中都會造成相當巨大的影響。」可以看見材質的創新與永續理念,將是下一世代的重要題材。
病毒讓城市按下暫停鍵,百貨商圈颳起寒流,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仍按照既有計畫走。一個月來,他低調改裝、連開三間櫃面,包括台北永康信義旗艦店、中壢SOGO百貨,以及新竹巨城SOGO兩個專櫃。
2019年12月,為了因應全球暖化,歐盟執委會新上任的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時,公布《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宣示要讓歐洲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50年歸零,也就是所謂的零碳排。這樣的目標讓美國、亞洲各國紛紛排定時程跟進。
台美關係逐漸升溫,看似迎來榮景,台灣卻被評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出書,點出台灣正面臨的艱難抉擇,讓許多長期被忽略的困境,逐一浮現……
台灣與「氣候難民」的距離,恐怕不遠了!最新研究指出,10年內「海平面上升」就可能威脅台北、衝擊經濟。
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22日宣布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引發網友熱情迴響,食品大廠「義美」甚至趕製小泡芙的專屬感謝包裝。《遠見》專訪立陶宛涉台人士,揭密立陶宛願意出手援助台灣的內幕。
疫情肆虐、全球民不聊生,疫苗是唯一解方,而有能力研發生產疫苗的國家,便藉著疫苗這樣重要的戰略物資,成為外交上的一個有利籌碼。疫苗外交之後,下一個戰場會是「新冠護照」?
6月初,新冠疫情首次爆發大規模移工群聚感染,讓國內疫情進入新階段。不僅讓向來堅持「普篩」會造成醫療不能承受之重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轉向,也連帶讓各地的普篩「動了起來」。
孔丘,生於西元前551年的中國春秋末年,終身從事教育工作,是影響東亞文化甚鉅的教育家與哲學家;而生於西元1723年,英國的亞當斯密(Adam Smith)是鑽研哲學出身的經濟學家,著作《國富論》成為現代經濟學發展濫觴,亞當斯密也被譽為「經濟學之父」。
提到台灣的八年級和九年級生,你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呢?憂鬱、脆弱,還是整天關在螢幕裡的數位原住民?種種社會與社群媒體等形塑出的刻板印象,讓世代間的衝突與誤解加劇,使大眾容易先入為主地忽略了許多年輕世代的熱血創舉。
近期台灣水情嚴峻,對仰賴高耗能、高用水的科技產業來說無疑深受衝擊,許多企業已經紛紛啟動應對措施並進入自主加強節水階段。然而,水資源的缺乏其實只是眾多能源問題中的一環,現代企業若持續擴大經營規模,又期望維持永續經營與發展,就必須回到根本思考整體的資源配置方案。
永續發展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農業永續經營更是一門牽涉糧食安全、環境生態保護、以及文化價值的綜合領域的學問。農科院農業智庫報導團隊回顧台灣過去十年的農業科技成果,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列出永續發展目標對應的農業科技關鍵字,並藉由這些科技詞彙解碼農委會「新農業科技政策」的重要發展方向與趨勢。
1961年台灣第一波金融開放時期,國泰產物保險公司的成立,開啟了富邦集團的扉頁,六十年來,台灣總能在晦暗不明的谷底,鑿出帶著曙光的新路,而富邦伴著所有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從金融、保險、證券、電信、電商、建設,甚至涵蓋到文創、運動等各領域,富邦與每一個人的生活脈動更緊密連結在一起。
回想在富邦二十週年時,我剛回國加入了當時的國泰產物保險公司,也就是現在富邦金控的前身,當時富邦規模不大,卻能深刻感受到上下精誠團結的氛圍,直至今日,我仍然記得當時心中的震撼與感動。
遠見Clubhouse在4/12晚間再度開張,這次柯P來了!台北市長柯文哲首次開著本尊帳號登入,暢談「智慧城市」「數位轉型」議題,吸引近550位聽眾熱情參與、提問。
IKEA與零廢棄品牌Story Wear合作,將淘汰員工制服與展示間廢棄窗簾布回收再利用,製成寵物與「鯊鯊」制服,讓家中萌寵、鯊魚玩偶能夠變身IKEA的銷售員!
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目的除了永續發展,更希望師生們為社區議題找到資源,並提出解方。遠見第二屆大學社會責任獎,共142件方案參賽,產官學研共9位專家擔任決選會評審。結果如何,《遠見》帶領讀者點評獲獎。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理念愈來愈受企業重視,然而,對即將進入大學的準新鮮人來說,「永續」似乎仍顯陌生。畢竟,目前想熱門的跨域學習是英文及程式語言。《遠見》發現,大學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 USR)計畫與課程,就是希望大學教學不再「不食人間煙火」,希望學生觀察學校周遭社區議題,找到資源與提出解方。更重要的是,當企業端已對CSR著墨許久,並希望找到推動「永續」的未來人才,想在職場上搶得先機,不妨在校時積極培養USR跨域學習,讓「永續」成為最有價值的職場競爭力。
無畏COVID-19重挫經濟,全球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永續趨勢依然當紅、銳不可擋。國內領導品牌CSRone永續智庫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於3月26日發表最新調查顯示,2020年臺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首度突破600本。其中90.7%由上市櫃公司所出版、47.6%是自願性出版。而即將於2023年被強制規範出版的企業、資本額20億到50億的上市櫃公司,也有高達29.0%的企業提早練兵。
在台灣的眾多城市裡,台中始終有著獨樹一幟的鮮明識別,它不僅保留了日治時期棋盤式街道,還有具兩百年歷史的樂成宮等悠遠建築,不同的建築在現代與傳統相互融合的氛圍裡,妝點出台中特有的文化底蘊。事實上,台中不僅公共建物吸睛,品牌建案更逐漸形成百花爭艷的環境,讓台中成為名符其實的「宜居城市」。
出口產品的國際標準認證需要的資料非常繁瑣且多元,且各國認證程序不一,常成為臺灣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的痛點。
歷經逾十年、三任市長規劃,市府以「智慧、低碳、創新」為願景,打造水湳經貿園區。繼中央公園完工啟用,知名大專院校進駐,重大建設也陸續開展。水湳,將是下一個明日之星。
被暱稱為「小七」的統一超商(7-ELEVEN)突破6000店了!從第一家店到6000店,這一大步,一轉眼就是橫跨40餘年。
近年來登山活動日趨普及,根據內政部統計,109年國家公園共發生186件山域意外事故,較前一年增加61.74%;事故型態是創傷、迷路、高山症與墜谷,原因可能跟山友經驗不足及缺乏準備有關。
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下全球更聚焦社會與環境、企業的永續發展,而金融業更是永續發展的引領指標,為讓更多人了解永續金融的價值與核心,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特於2021開年舉辦「2020台灣永續金融論壇」,並宣布成立台灣永續金融推動平台,協同金融業者、金管會及相關周邊單位共同為台灣打造健全的永續金融生態圈。
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於109年12月25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獲得這項臺灣科學界層級最高獎項的得主,分別是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宋震國特聘教授所研發的「高精度磁性位置回饋系統」,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研究員兼分所長劉秀洲的「育成鴨隻新品種(系)及推廣」,以及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所)終身特聘教授黃振文的「保護農作物健康的環境友善產品及其應用技術」共三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頒獎時提到,十分感謝這些傑出的研究人員,並對於他們的研究成果給予臺灣社會的影響及回饋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