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相關文章
知名作家蔡璧名教授辭世,生前談《莊子》:一生就這麼長,你要被他人眼光綁架?
10/23編按:作家、台大中文系名師蔡璧名教授辭世,享壽60歲。回顧蔡璧名談莊子,彷彿也讀見作家心中對人生的見解與情懷。世人眼中怎麼看一棵不循規矩、不合世用的大樹呢?就好像世人一聽說誰的職業是「藝術家」,腦中可能馬上出現月收入是個大問號的印象。但是下個單元會講神人眼中又是怎麼看待這棵不循規矩、不合世
回過頭看:成長路上所有的後悔,都來自「當時沒有克制情緒」
遇事一定要先搞定情緒,再想怎麼處理事情,如果情緒沒搞好,事情肯定會搞砸。回過頭看,成長之路上,很多被我們定調為「嚴重錯誤」的事件,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當時沒有克制情緒。虧已經吃了,苦也已經受了,如果還不能長記性,那才叫損失慘重。(本文節錄自《人生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一書,作者:老
「覺察」為何重要?榮格:意識不到自己的內心,它就會成為外在命運
覺察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清明,當你意識到責任時,自由也隨之而生。我們的確無法選擇自己的過去,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回應。這不僅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也是所有自我探索的關鍵──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對我們內心黑暗面的認識。若不去直視內心的陰影,它便會在現實中化為「厄運」,反覆降臨。(本文節錄自《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一書
夢到墜落代表什麼意思?佛洛伊德:解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
夢境分析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手法,有超過4000年的歷史。古埃及人就已經會解夢了。近代精神分析學家如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佛洛伊德,也藉由研究夢境進入病患的潛意識。事實上,人在夜晚的防禦機制會鬆懈,潛意識的片段會浮出意識表面。藉由分析作夢者所保留的記憶,就可以嘗試了解衝動、恐懼或隱藏的衝突之動力。(本文節錄自
金錢能愈賺愈多,時間卻愈花愈少!人生必喝「3杯茶」:覺察、觀察、洞察
人生真的不長。認真說起來,就算一輩子活到90多歲,也不過是只有3萬多天。如果把它換算成財富,3萬多塊真的不算多。每多花一塊錢,就少了一塊錢。這麼一算下來,好像最珍貴的財富就是生命當中每一分每一秒。畢竟,金錢可以愈賺愈多,時間只會愈花愈少。(本文節錄自《郝旭烈人生三部曲套書》,作者:郝旭烈,幸福文化出
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
苦和樂常常連在一起比對,都是重要的感覺,但兩者的心理感受不同:中斷愉悅的經驗可以延長快感,但是中斷痛苦的經驗會加深痛苦。 研究者請大學生試用一種新款的按摩椅,然後問他們願意花多少錢再來按摩?第一組給3分鐘不間斷地按摩,第二組先按摩80秒,中間停頓20秒,然後再按摩80秒。也就是說,第二組比
怨天尤人只是一種逃避?人生與職場都該具備的「換框思維力」
領導力教練賴婷婷:當你了解自己心理的運作框架,就能一次次撬開空間、離開原地,而大腦神經系統會記住這種處理負面念頭的路徑,接下來每一次便能比較迅速通過,使你的能量不會被不必要地消耗。世界或情境也許不會立刻因為你換框而有什麼改變,但你的世界會!當你換一種看法,就能換一種活法。(本文節錄自《換框思維力》一
努力求得的「幸福感」卻難以持久?科學表示:大腦程式的問題
這是把人類追求幸福的目的界定為「為了讓自己感覺爽」的奇妙說法。但現在科學已經認識到,真正驅使我們追求快樂的,往往不是讓我們感覺良好的事件本身,而是追求快樂可能得到的潛在獎勵或正面回饋。(本文節錄自《放意人生》一書,作者:麥克・魯克,奇光出版,以下為摘文。)很多人都將「追求幸福快樂」當成努力不懈的目標
人際關係的「留白效應」:保持適當距離,反而增加吸引力
自在不只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實力──自在不是不爭、不搶、不在乎,不是想怎樣就怎樣,而是克服了無數困難與挫折後,找到自我存在感、自我價值感的從容與豁達。被繁忙的工作、複雜的社交、提不起勁的情緒所淹沒的你,練習調整自己的心態,你可以愈活愈自在!(本文節錄自《活得越通透,靈魂越自在》一書,作者:李筱懿,高
醫學證實大腦會把「讚美」當獎勵:身體變好,運氣跟著好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為他人而活?若是要你把自己的利益暫且放在一邊,做出造福他人的利他行為,你能做到什麼程度?此程度的高低,大幅左右了一個人的運氣好壞。這是因為做出利他行為會讓人的大腦發生很多好事,其中之一,就是能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本文節錄自《運氣好的人,原來這樣思考,這樣行動》一書,作者:中野信子,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