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創刊一百週年;遠見雜誌.天下文化事業群,於2006年取得全球繁體中文版授權,為華人企業界導入最前瞻的管理思惟。值此百年慶之際,繁體中文版展開系列報導,訪談國內重要的商管學院院長,帶讀者掌握未來台灣值得關注的趨勢。本期第二篇專訪,邀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林哲群,分享企業長青的4點建議。
挾著台灣松下電器董事長頭銜的洪裕鈞,自己新創事業的曝光度,多年來一直遠高於所承襲的家業。近兩年,旗下愛比科技與行競科技在市場的討論度大增,洪裕鈞鴨子划水的這些日子,他看到哪些機會?做了哪些事?
去年東元深陷父子經營權大戰,引發外界質疑「電動車布局太慢、罔顧本業」等。不過,今年東元竟拋下震撼彈,招來史上第一位「非東元人」的總經理范炘。究竟,過去深耕汽車業、沒待過東元的他,如何帶領東元變陣?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長子張國華今天發出6點聲明,反駁長榮國際董事長鄭深池聲明內容,強調希望兄弟4人儘快坐下來談,或委由被充分授權律師進行實質接觸,不用透過其他人所建立的平台。
拚搏一輩子,企業心血如何永續傳承?這是台灣中小企業超過60歲老闆們內心最想釐清的一件事。
創立近半世紀的將捷集團,近年跨足能源領域有成。創辦人林長勳曾面臨三次事業危機,卻堅持以「公利」「永續」精神傳家,如今第二代陸續接班,要讓將捷朝永續之路邁進。
台灣造紙龍頭集團永豐餘,今年展開接班大變局,「永豐何家」宣告全面退出董事會,更將董座交棒專業經理人劉慧瑾。如今上任六個月,這位新女董喊出激烈的「減煤50%」。毫無傳產背景的她,在專訪中揭露自己引領百年集團轉型的意外之旅。
台灣人所熟知的保養品牌THE BODY SHOP(美體小舖),引進台灣的黃慧娟(台灣美體小舖創辦人暨董事長)於今年9月驟逝,享年71歲,並由獨子曾峙屏接任董事長。曾峙屏首度接受《遠見》獨家採訪,分享對母親、前黃慧娟董事長的思念、接班心境、以及產業競爭之下調整組織的決心。
每個家族企業發展歷程就像是一部台灣經濟奇蹟的奮鬥史,唯有平穩且順利的傳承,才能把精彩故事延續下去,支撐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富御恆傳」是台北富邦私人銀行的專屬品牌,其獨特價值主張,就是將企業家族的精神與榮光,伴隨著有形財富,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面對危機,管理者必須全力以赴。面對危機,平日鍛鍊的真功夫會毫不保留地展現出來。我一直認為,「危機是一種逼出潛力的考驗」。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危機,也考驗著長壽家族企業的實力,就像10年前發生的311東日本大震災一樣。
彰化秀水的瑞振工業,靠著董事長許國忠專接「疑難雜症」訂單,做到全世界第一,甚至日本兒童安全座椅市占逾五成,成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隱形冠軍之一。
路竹新益握有全球不鏽鋼螺帽1/6產量,創辦人蔡登標奠定穩固基礎,第二代蔡仁哲接班後,挑戰更精密的半導體管配件,搭上電子業列車,再創業績新高峰。
鈴木汽車公司去年剛剛慶祝成立一百週年,該公司最初是一家織布機製造商,後來轉入汽車行業。在上世紀初日本大規模絲綢生產的高峰期,鈴木道雄(1887~1982)於1920年,在靜岡海邊小村落濱松成立了織機製造公司。
黃茂雄聯手外人收購「菱光」,斬斷兒子黃育仁的大本營。另方面,疫情延後股東會,讓「東元」這場「台股首次父子經營權之戰」陷入歹戲拖棚,如今延燒到法律戰、公開收購等攻防。等到選完後,黃茂雄、黃育仁父子還能盡釋前嫌嗎?
每個公司在成立幾十年後,幾乎都會發生組織慣性,習慣用固定的模式做事情,一旦一群人形成了某種組織慣性,改變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對於已傳承到第二、三代甚至歷史更悠久的公司,組織慣性更普遍,主要是後代不喜歡改變成功創始人的戰術與戰略。
2021年2月27日,一則新聞吸引了全球家族企業界的重視。一家美法合資的私募股權基金買下德國鞋業製造商勃肯(Birkenstock)的大多數股權,儘管金額並沒有揭露,據報導價值40億歐元(約台幣1363億)。
有個朋友是二代,學養俱優,雖然掛名公司負責人,但並沒有實權,實權在他那位老早宣稱自己「退休了,都交給兒子」的爸爸手上,握得牢牢的,包括公司決策和帳本。念完MBA的他想要變革,讓公司和工廠合乎現代化管理規則,老爸總是把他擋得死死的。甚至不惜在老臣面前,批評他還未成氣候。
東元電機,這家全球第三大、台灣第一大的馬達霸主,如今也創下新紀錄:即將在5月25日股東會舉行的董監事改選,上演台灣資本市場首樁由父子分裂,各執一派的經營權爭奪大戰。對此,東元董座邱純枝接受《遠見》獨家專訪,完整回應東元經營權大戰的關鍵問題。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父子間經營權大戰引發各界關注,4日前往愛物園掃墓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談及交棒議題時,除慶幸找到對的接班人,也意有所指地說:「都80幾歲的人了,該交棒了。」
過去20年來我研究日本的家族企業,發現日本超過百年以上家族企業達2萬5321家,其中最老的一家是創立於西元578年的金剛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老古的家族企業。
會計師事務所加班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這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卻能打造「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天堂企業,竟還因此獲獎,嘉威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東元父子之爭延燒!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與長子黃育仁竟成對手,將在5月股東會互爭董事席次。決定父子勝敗關鍵者,會是持股逾25%的外資?
東元集團(1504)會長黃茂雄之子、東元常務董事暨資訊電子事業群執行長黃育仁昨(18)日晚間無預警發出親自署名、長達478字的「辭職聲明書」,強調東元集團目前的經營路線,將難以面對未來的挑戰,他因而痛下決定,請辭所有東元集團內職務,同時也不再接受董事會的董事提名。
身為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長期研究台灣的家族企業,觀察到與西方文化不一樣的風貌。為何華人家族企業會有「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又有哪些國外成功經驗可供我們借鑑?
「富不過三代」,是所有家族企業最不樂見的惡夢!藉由協助客戶提早縝密規劃接班與傳承,更有效輔助新世代接棒,便成為全球正興起的「聯合家族辦公室」最大優勢。
「大同百年史上任期最短的董事長」林文淵閃辭之後,接任者是有著「半導體界併購王」封號的前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臨危受命的他,會人如其名,成為大同明光?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二房次子王文祥日前對媒體吐露,有意爭取擔任台塑四寶之一的董事長。
10月8日下午,超過50位台灣頂尖企業的CEO齊聚一堂,參與2020《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CEO 100強〉的贈獎典禮,堪稱全台「含金量」最高!
接班計畫向來是企業永續的關鍵,但如何鍛鍊接班人?今日(10/8)《哈佛商業評論》(HBR)在「CEO 100強」頒獎典禮上,企管名師司徒達賢帶來交班心法。
原訂6月24日的裕國股東會,延到9月23日才要舉辦,當初,這場會議其實是因出席股權數未達門檻流會,現場更爆發推擠衝突,箇中原因與二代兄弟爭奪經營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