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坐缸、坐塔有何差別?弟子解惑何謂星雲大師「坐塔荼毘」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3-02-10

瀏覽數 36,750+

星雲大師法體真身封龕,由傳燈樓移至雲居樓圓寂頌讚會場。聯合新聞網提供
星雲大師法體真身封龕,由傳燈樓移至雲居樓圓寂頌讚會場。聯合新聞網提供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5日辭世,享耆壽97歲,被外界誤以為是「坐缸」;9日星雲大師弟子、妙熙法師撰文澄清並解說,並非坐缸,而是坐塔。法師更提及大師法體真身坐入塔中,7天後荼毘火化為「坐塔荼毘」,並非外界所傳坐缸圓寂,數年後開缸成為肉身菩薩的模式。

妙熙法師指出,星雲大師12歲出家,至今僧臘85載,通達佛教教理、儀軌;生前囑咐弟子,圓寂後所有備辦事項,都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這次大師法體真身的坐龕,質樸莊嚴,未曾見聞,是考據佛經典故後,所進行設計的涅槃塔。

談及「坐缸」與「坐塔」的差別,妙熙法師說明,「坐缸」是佛教的複合詞也是「坐化」與「缸葬」的合稱;在明代佛教將「坐化」與「缸葬」結合起來,但星雲大師並非坐缸,而是「坐塔」,並且在7日後進行真身火化。

至於星雲大師坐龕設計為「涅槃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

佛光山指出,拘尸那揭羅古城是佛陀最後說法、入滅,以及八王分舍利的地方,城中現存建築包括涅槃寺、涅槃塔、蘭巴爾塔及多座佛塔遺蹟。

涅槃寺1867年由英國考古學家卡萊爾發現並發掘,在1876年和1956年進行大規模修復,是一座白色橫筒狀建築,四周開有圓形小窗,內供奉的五世紀臥佛像。

涅槃塔位於涅槃寺後面,傳說該塔是佛陀涅槃的處所,存有佛陀舍利。原塔應為玄奘大師記載的阿育王塔,後來遭到毀損;19世紀被發掘,1927年緬甸佛教徒出資重建。「涅槃塔」塔高2.74公尺,為米白色覆鉢式塔,表面光滑,無雕刻。

本文轉載自2023.2.9「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