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追求完美的瑞士——朱成志新著提出了「瑞士概念股」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4-12-15

瀏覽數 16,150+

追求完美的瑞士——朱成志新著提出了「瑞士概念股」
 

本文出自2005理財特刊

日本人追求市場、美國人追求利潤、法國人追求享樂、英國人追求失落的驕傲,瑞士人說:「我們只追求完美。」

(一)全是瑞士的天下

2005年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百周年紀念。請問:百年前愛因斯坦在哪裡發表了那不朽的相對論?接著再問:

.每四年決定奧運地主國的國際奧林匹克總部設在哪裡?

.代表國際人道關懷的國際紅十字會總會又在哪裡?

.受到各國政府重視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分別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洛桑管理學院(IMD)研究發布,它們是位於哪個國家的獨立研究機構?

.被認為「全球最重要的年會」,每次在一個小鎮上都聚集千餘位世界級的政治、企業、非營利組織的領袖們參加,地點在哪裡?

.三峽水壩與北京奧運需要最精密可靠的發電機組,是由哪一個國家的公司得標承製?

總結來說:這個國家的每人平均所得高達5萬1000美元,幾乎一直是世界第一。它的名字是什麼?

答案竟然都是一個人口七百餘萬的小國:瑞士。

(二)不可忽視的新觀點

遠在中歐的瑞士,一直是東方人嚮往、但又遙不可及的人間淨土。如果人間真有天堂,那麼這個小而美、美而富、富而好禮的社會,不是天上天掉下來的。

正如本書作者朱成志先生所觀察到:那是幾世紀以來,瑞士人民以工匠精神、人道關懷、務實態度及世界格局塑造出來的。

認識作者近二十年,透過他自己的學習及努力,成志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投資理財專家。他長於思考,又擅於分析,這些優點已受到大家肯定。在本書(《工匠精神的瑞士概念股》)中,他敏銳地觀察到台灣要以瑞士為師,向瑞士學習,台灣才有機會立足世界。

作者在十章篇幅中,前四章分析瑞士為什麼值得尊敬,行文簡潔,故事生動;後六章敘述台灣可以學習與效法之處,處處出現新意與創見,值得企業界、政治人物與意見領袖們,共同討論。我們應當要把「瑞士能,台灣為什麼不能」,變成一個全國性的議題來激勵自己,提升自己!

(三)「瑞士概念股」的提出

我不研究個人的投資與理財,更不懂股票市場的操作與起伏。成志是這一方面的專家,書中所提出的「瑞士概念股」,從我這個股票門外漢來看,是超越短線操作,極具前瞻性。

企業要永續經營,必先要正派經營;要正派經營,必先要有可靠的人與可靠的產品。這正就是當前台灣值得提倡瑞士「工匠精神」之切入點。有了工匠的專注,製造了高附加值的產品與走向世界市場的策略,這種企業就不會坐井觀天,不會甘於小成;自然也就容易擁有國際競爭力。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做為一個投資人,不能只看一個公司今天的盈餘,更要看它明天的市場潛力。「瑞士概念股」提醒投資人要有遠見!「瑞士概念股」所強調的是指那些企業要具有:

● 鍥而不捨的工匠精神,製造成獨特的優良產品。

● 走出台灣,以大陸為跳板,再進軍全球。

● 開創自己品牌,跳脫代工模式。

● 不能忽視企業併購的快速成長策略。

● 跳出家族治理,加速與世界接軌。

● 把一個國家文化與精神融入產品與全球策略。

在這些概念下,作者提出了台灣一些公司已具有這些特質,有些公司不是媒體常看到的方向,這正是投資者所不可忽視的,也是本書對社會各界極具參考價值之處。

台灣要學瑞士,不只是「瑞士概念股」,而是要學習瑞士文化與瑞士精神。歸納起來,大概有七項:

(1)國家小,但視野寬、格局大。

(2)中央政府干預少,地方自治強。

(3)儘管語言多、人種多、政策辯論多、但內耗少;人人守法、自愛、互尊。

(4)產品以設計、品質、獨特性來征服國外市場。

(5)商人的感情屬於瑞士,商人的腳步走向世界。

(6)企業以瑞士為起點,以全球為競技舞台。

(7)以國際中立、人道關懷、法治規範、存款安全贏得世人信賴。

換一個方式來形容:瑞士以幾百年所孕育的「工匠」精神,反映出瑞士人的專注與投入;以重要國際組織之林立於日內瓦,反映出瑞士人人道關懷、國際視野與擁抱世界的格局;發揮了以「小」搏大,以「質」制量,以「中立」對付周邊強權,屹立於世界。

成志在第十章中提出了重要的諍言:

「『1859年瑞士傭兵轉型,2004年台灣傭兵(指:代工生產)也能轉型』,這個時代來了!政府不轉型不行,台灣企業不轉型不行,而投資人的思惟不轉型,更不行!

原地空轉,一定會成為『末代武士』,一定永遠都還是受傷的獅子。只有持續尋找投資台灣下一步機會的人,才有可能領先而不會空轉。」

這真是一本值得大家省思的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