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站在人錢浪板上的證券商

王梅
user

王梅

1988-09-15

瀏覽數 10,550+

站在人錢浪板上的證券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10月號雜誌 第028期遠見雜誌

牆上的電子計時器顯示著下午兩點三十二分。位於南京東路三段一幢新建完工的大樓裡,一片喧騰。兩家證券商正在同時舉辦演講會,營業大廳內,黑壓壓的人頭不時來回竄動著。

這幢大樓裡,共有五家證券商,每天進出的投資人數千,光是等電梯就要耗掉半個鐘頭。

△ △ △ 最近一、兩個月來,電視、報紙甚至滿街跑的公車上,都看得到證券商猛力的宣傳攻勢。上千萬廣告費的背後,隱藏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凝重氣氛。「我們要好好拚一下!」一位證券商語氣堅決地說。

冒出七十八家證券商 

從今年五月九日證管會開放新證券商申請開始,短短四個月內,已經有七十八家登記。至今年底將超過一百家,範圍遍及全台灣。

一家新證券商的負責人估算,二億資本額的投資,最慢兩年就可以賺回來,這家開幕不及一個月的證券商,每天成交量已衝破十億,扣除中間千分之一點五手續費,獲利超過一百五十萬。「我是看準了這個市場,一定會發。」坐在華麗氣派的辦公室裡,這位不到四十歲的老闆顯得自信滿滿。 這位老闆的自信來自近一、兩年股市湧現的人潮與錢潮。

截至今年八月底,股市投資人口已達八十萬,交易總值突破四兆三千億,股價加權指數一度也越升八千點。

股市「爆炸性」的發展(比起民國七十年,正逢經濟不景氣,投資人口不及四十萬,交易總值不過二千億),人潮、錢潮不斷湧入,「簡直快把門「撐」破了!」一位證券業者形容自己的心情:「彷彿站在波濤洶湧的浪頭上,看著四面八方的潮水一波一波地拍打過來。」

由於股市行情看好,證券商幾乎個個跟著大發利市。去年一年,十四家專業證券商(還不包括十四家銀行兼營的經紀商)平均每家稅前盈餘為兩億七千多萬,比股市成立二十六年來的稅前盈餘總和還要多出五0%。

促銷花招層出不窮 

新證券商一家接著一家開門,意味證券業過去被壟斷的僵局已解除,邁入自由化競爭。新證券商背後的出資者,上至大企業財團、股市市場派人士、金融界人士、民意代表;下至藉藉無名的地方人士都有。為了吸引投資人上門,各種促銷花招層出不窮;有的舉辦投資研習會、有的送贈品、還有的直接提供「明牌」……。每天少則數百,多則數千的新開戶,讓新證券商幾乎個個笑逐顏開。

中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總經理胡定吾觀察,在他接觸中,絕大多數的業者網羅了具有專業學識的工作人員,但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新證券商,背景比較複雜。

譬如,某些新證券商公然推出「明牌」,其實是為了方便自己炒作,投資人不明就理,盲目跟進,結果很可能弄得血本無歸。

無可否認,新證券商的加入,將對證券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

就股市前景來看,樂觀的人相信,股市靠的就是投資人「信心的匯集」,目前「人氣」正旺。台灣的投資人口僅占總人口數的四.二%,比起美國的二五%、日本的二0%,還差了一大截。新證券商開張,同時會帶進大批新投資人「捧著鈔票進場」。

買股票像抽鴉片 

而市場上原有的投資人口,根據大公證券副董事長孫鐵漢分析,流失的還不到一0%。胡定吾比喻:「買股票就像抽鴉片,抽過的人很難戒,進來的人很難走。吃過甜頭,終身難忘。」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另外,眼前一些大背景因素,如:銀行利率仍低(約五%左右)、台幣持續而穩定地升值狀態、超過三0%的貨幣供給額以及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六%至七%……,似乎也有利於支撐股市。

悲觀的人卻認為,股市不會永遠是春天。他們指出,這一、兩年的股價高居不下,完全是人為用「鈔票」刻意堆出來的,根本脫離了常軌,已經無法用經濟因素解釋。

太平洋證券總經理自俊男比照國外股市發展的必經階段,從創辦期、成長期、操縱期、崩盤期至成熟期。大戶炒作,散戶大量跟進,左鄰右舍見面、傳播媒體每天繞著股市話題……。白俊男斷言,台灣股市已臨界了操縱期,下一步就是崩盤期。

政大銀行系主任殷乃乎指出,目前台灣股市正露出美國三0年代發生金融風暴的朕兆:連續好幾年經濟大豐收,資金全部湧入股市,連擦鞋童也進場買股票,銀行則拿出庫存資金炒作,結果股市大崩盤,造成經濟蕭條。「如果再這樣漫無止境地發展下去,遲早會翻車。」白俊男對台灣股市「虛胖」的現象,也感到十分憂心。 

毫無概念就敢進場 

不論股市是否會經由崩盤期而到成熟期,台灣資金必須找到一個正常的管道投資,確是一個事實。

財富愈來愈多,大眾也知道投資股票比把錢放在銀行裡可能更划算。不過,證券商除了賺錢之外,是否花工夫教育投資人正確的投資觀念?告訴投資人高利潤就必須承擔高風險?

一位證券商不諱言,在他接觸的絕大多數投資人,對股票操作毫無概念就敢進場買賣,看得他心驚肉跳。問及他是否願意教育投資人?他搖搖頭,回答得十分坦白:「成本太高。」

另一名加入證券業不到一年的年輕人,看到某些證券商拿著投資人辛辛苦苦存了多年的錢,在股票市場裡亂丟亂砸。「其是沒有一點道德良心。」他很氣憤,但又覺得莫可奈何。

另一方面,資金吸進來了,但有多少真正能變成生產資金?對壯大企業的產銷規模,實質上又有多少幫助?

熟悉股市內情的人指出,依據以往的經驗,某些上市公司的負責人甚至放著正式的生意不做,把資金拿來跟著證券商、作手一起炒股票,拚命從公司內部放出一些利多、利空消息,漲、停全在他操縱之下。

在美、日等先進國家,證券商負有調節資本市場的功能。它一方面擔任仲介角色,替投資人買賣股票;另一方面替企業在資本市場籌募資金,做為擴大營運的籌碼。換言之,除了提供證券流通管道之外,它還必須兼具開發金融產品、壯大市場規模的任務。

而所謂證券,事實上包括股票和債券。白俊男拿日本做比較,證券市場中股票交易占二0%,債券交易占八0%;反觀台灣,股票交易占九九%,債券交易不及一%。因此台灣證券業是個不折不扣的「跛腳市場」。

過去四十年,台灣經濟成功主要是因為製造業成功。然而,在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的需求下,專家斷言,健全資本市場是下一步必須做的動作。

八方風雨來相會 

「以前台灣做的是小本生意,但以後台灣要發展高科技,絕對需要大量的資本。」胡定吾說,大資本有大風險,要分散風險,就需要社會上更多的人投資。

對國家經濟發展而言,九個月前甫自美返國的證券基金會副秘書長陳松興認為,「目前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

這位專攻證券政策設計的法學博士指出,證券商開放,從好的一面來看,使台灣能趕上國際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從壞的一面看,競爭的壓力愈來愈大(包括外國銀行也要求來台灣發展證券業),如果證券商不能摒棄過去的作風徹底脫胎換骨,很可能就被淘汰。「轉機就是危機,危機也是轉機。」他說。

胡定吾形容,台灣正站在「八方風雨來相會」的交錯點上。然而,站在發燒的股市裡,證券業卻還有一段「悲歡歲月」的路要走。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