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奉命西遷昆明,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精英教授集合一處,真是「群賢畢至」,教出來的學生,也是「名師出高徒」。
除了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李政道和楊振寧之外,還為兩岸中國貢獻了四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八位「兩彈一星」元勛,171位台灣中央研究院和大陸科學及工程兩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其徒如此,其師可知矣!教授名單列出來,俱是一時之選。不過,西南聯大並不「迷信」大牌教授。
1938年11月,西南聯大做了一件震驚全國的決定,聘請「鄉下人」沈從文為教授。沈從文小學沒有畢業,更沒有學術論著,但當時校長梅貽琦說,「我看重的是才華。」
在聯大,有「才華」而無「文憑」的教授太多了,只是因為他們早已創造了自己的學術地位,沒有人再注意到他們的學歷問題了。
這樣的人,第一個就想到陳寅恪。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