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師法自然的孩子王-蘇盛雄

李慧菊
user

李慧菊

1988-09-15

瀏覽數 16,250+

師法自然的孩子王-蘇盛雄
 

本文出自 1988 / 10月號雜誌 第028期遠見雜誌

許多人立志當老師的理由是想作育英才;早年,更多人是為了捧個鐵飯碗。但蘇盛雄二十年前願意做老師的原因,是因為他堅信「明年就要反攻大陸」。

「我那時只想,反攻大陸以後,就可以一年教一個省,把全大陸玩遍,那我這輩子就會很快樂,」回想起來,蘇盛雄也不禁哈哈大笑。

受歡迎的孩子王

從小貪玩不甚用功的蘇盛雄,如今已經四十一歲,教了十七年的小學生,雖然玩遍神州的宏願到現在還沒能實現,但他反倒成為極受歡迎的孩子王,今年更贏得一座師鐸獎。

他的故事說明一件事:研究能吸引小孩子的教學方法,其實就跟發明家鑽研新發明的精神一致,需要全心投入,不斷進步,再加一點點瘋狂、創意。

他教金華國小五、六年級的自然科學,為了更瞭解動物,他在家裡養過大蟒蛇、烏龜、鱷魚。他時常把小青蛇放在褲袋裡,帶到學校,讓小朋友摸蛇。有一次,不小心把一位女老師嚇得尖叫奔出,最後癱倒在地。

他非常注重學生的協調、溝通及表達能力。開學後,學生自行分組,每個組員輪流做實驗的小組召集人。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領導、協調組員,也必須在實驗後上台做口頭報告。有一回,一個學生怎麼樣也不願上台,蘇盛雄足足耐心地等他一節課。

「他如果知道逃不掉,就會去做,」蘇盛雄希望每個學生都把表達,看做很自然的事。

多事的老師

他還是個很多事的老師。他曾經向校方申請晚上帶小學生到校舍屋頂看星星(最後因安全理由沒有批准);他也曾自願撥兩個小時,在學生的課外活動課教唱台語兒歌。

哈雷、月蝕要來了,或者他到澎湖「玩」一趟回來,他都自動向學校要求,在大禮堂對五、六年級學生演講;每一年,他至少帶學生出門三十次,讓都市的孩子瞭解大自然的奧秘。

「現在都市孩子,從小看小百科,精得很;跟爸媽出去玩,問什麼都不知道,多沒意思,」蘇盛雄甘冒擔負十幾個活蹦亂跳的「小鬼」的安全責任,有他的苦心。

藉著介紹學生多認識自然界的動植物,他希望學生明白,每一種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生存的權利。蘇盛雄舉例,人一看到蛇,一邊喊「好可怕」,還要打死牠。「到底是蛇可怕,還是打死蛇的人更可怕?」藉著遊覽鄉下的機會,他希望小孩子的心能離開都市,並告訴他們如果住在鄉下,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這樣他們會比較有同情心,」他說,

科科考一百分,循規蹈矩,傳統對模範生的要求,並不是蘇盛雄理想的教育產品。他的日標是:學生個性開朗、學習態度好;最重要的是,眼界要高、要廣。

有些離經叛道

打破傳統的意念,很早就在蘇盛雄的血液裡流動,如果用保守一點的眼光來看,他甚至顯得有些離經叛道。

十七年前從台中師專畢業後,他留在台中鄉下教書。在一次由他主持的觀摩教學裡,他突發奇想,蒐集一堆鴨毛,再把毛去脂、染色,讓學生用羽毛做畫。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檢討會上,所有老師都大力讚許這個創意,只有一個教了三十六年書的老教務主任,引以為恥,怒氣沖天地斥責他觀念不清,連美術和勞作都不能分辨。

年輕氣盛的蘇盛雄,當場反駁:「如果我的孩子被一個教了三十六年,仍然不改變教學觀念、教法的人教到,我寧願把他掐死。」

蘇盛雄到現在,依然堅持當年的想法,「我希望學生都能超越現代,如果只停留在過去,還教什麼?」

想突破現狀的企圖心,和另外一些不愉快的經驗,驅使他離開教育水準不良的鄉下;同樣的一股力量,又使他拋開美術科目,改挑自然科學。因為他認為,教自然科學,他能發揮對孩子的影響力,比美術大。

要發揮影響力,必須先讓對方肯親近、接受這個老師。在這方面,蘇盛雄真是挖空心思。

跟孩子打成一片,成為同一「國」的人,是第一招。蘇盛雄下了課跟孩子一起打球、踢毽子。看到溜溜球盛行,還得回家演練一番,連扯鈴也得會兩手。

挖空心思

他也堅持學生一教一定兩年,才能完全掌握他們的個性、學習能力,加以誘導。而他對學生最大的魅力,還是來自豐富的專業知識。「要讓他們服你、崇拜你,總不能什麼都不知道。」瘦小而結實的蘇盛雄,只要開口講話,兩眼總是炯炯有神。

他認為自然科學是小學各科目中最難教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動物植物……每一門都是專門學問。開始的時候,他抓自己唸高中、大學的姪子、姪女問;一方面也自己動手做研究,對小孩子很容易看到的爬蟲類(螃蟹、烏龜、蛇等),已經下了十幾年功夫。除了白天的活動,也經常露宿在淡水河口、山上,觀察牠們的夜生活。

他更結識一群對自然科學非常喜愛的老師。去年五月在他家成立「蘇氏話坊」,邀請一些學有專長的同好,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經驗。

「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能夠組合一群人,學得更多更快。」他說。

抱持這種理念,經年累月之後,效果已經很顯著。蘇盛雄在學校經常有學生纏著他問,「強棒出擊」播的奇事是不是真的;教室裡出現一隻小蟲,學生也會把他拉來鑑定一下;學生升到四年級,就希望再過一年,能夠當他的學生。

有什麼說什麼

今年剛從金華國小畢業的唐孝萱,最喜歡蘇盛雄的教學態度,她說:「從他那裡我學到最有用的是,不要抄答案,根據自己實驗所得,有什麼說什麼。」

這句話如果讓胡適來說,就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這正是蘇盛雄所要給孩子的;與其教他們知識和答案,不如給他們做事的正確方法、技能和態度。

九月,又是新學年的開始。蘇盛雄接新班的第一堂課是什麼呢?

不是自我介紹,也不是點名,更不是開始教第一課。通常是「遊戲」。他會叫學生全部穿球鞋,或帶一把刀片,要不然就是帶一雙筷子。然後叫學生把鞋帶解開,再繫好;削一隻鉛筆;或用筷子夾花生。

他解釋他的用意:每個學生到了五年級,都以為自己已經很會用自己的雙手,其實遊戲完了,他們會知道不一定必然如此。「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有太多事需要學習。」

而在蘇盛雄的身上,更讓人看到,樂在工作的人,他的人生正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