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欣賞歌劇成了台北人歲末年初的一種時尚。從2002年林懷民與簡文彬攜手合作膾炙人口的「托斯卡」開始,到2003年浴缸、試管全搬上舞台的「浮士德的天譴」,不禁讓人在邁入2004尾聲時更加好奇,國家交響樂團與劇場才子黎煥雄共同創造的「諾瑪」,又將為國家音樂廳舞台帶來什麼樣全新的景緻?
「諾瑪」雖從未有機會在台灣上演,但對國內歌劇迷而言卻一點也不陌生,這可說全拜歌劇女神卡拉絲(Maria Callas)之賜,她一生在舞台上扮演諾瑪超過九十次,留下的兩套經典錄音至今仍是樂迷的最愛。卡拉絲不僅唱紅了這個角色,更唱到令人深深戰慄,無法忘懷。諾瑪如血一般鮮明的強烈個性與悲劇色彩,在卡拉絲手中成就了永遠無人能企及的女神形象。
然而「諾瑪」的傳奇故事還不只這一樁,成為指揮帝王卡拉揚生命中未完成的心願,讓這齣歌劇更添誘人的色彩。雖然身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很難想像酷愛「諾瑪」的卡拉揚一生中卻從未指揮過這齣作品,原因竟是他始終找不到心目中真正的諾瑪。
吊人胃口的是,晚年一次記者專訪中,卡拉揚忽然透露真命天女終於出現,他正計畫演出並錄製「諾瑪」的唱片以完成畢生心願,然而不久後卡拉揚病逝,這位讓他等待了一輩子的諾瑪人選究竟是誰?竟隨著大師辭世長眠成了永遠無法揭曉的祕密。
二十世紀歌劇樂壇,當傳統義大利美聲式歌劇被威爾第、華格納掀起的洶湧波濤攻擊得節節敗退時,貝里尼(Bellini)的「諾瑪」在卡拉絲、蘇沙蘭等傑出女高音力挽狂瀾之下,讓塵封的至寶終於重現光彩。這齣被譽為「盡得義大利美聲傳統精髓的傳世之作」,於1831年由僅三十歲的貝里尼寫下,是他短暫三十四年生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這位被記載為削瘦、纖細、俊美、憔悴又充滿才情的作曲家,曾被稱為是花都巴黎最浪漫的美男子之一,大文豪海涅寫下這樣的形容:「……在這副牛奶般的臉龐上總是帶著一抹令人望之心碎的哀愁,……同情他的女子不計其數……」而他的密友更是同樣才情洋溢的鋼琴詩人蕭邦,兩人都是外表削瘦,帶著一抹貴族氣質,也都同樣罹患了當時最時髦的肺結核病,更同是英年早逝。
蒼白的貝里尼筆下的「諾瑪」卻熾熱浪漫,雖然劇本衍生自古希臘神話美蒂亞的故事,但他卻將美蒂亞血刃親生子的殘酷結局,轉化成女祭司諾瑪為愛犧牲自判火刑的終極寬恕。
貝里尼在「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又具起伏性的音樂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讓角色釋放巨大的對比與張力。也因此,諾瑪成了極具挑戰性的女高音角色,艱困的程度甚至讓某知名女高音表示寧願連唱三場華格納的「女武神」,也不願演一場「諾瑪」。
台灣「諾瑪」首度誕生
2002年春天,正規劃第三齣歲末歌劇的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簡文彬在「卡門」與「諾瑪」兩個同樣愛恨分明、誓死為情的女人間陷入苦思與抉擇。「卡門」動聽討好,是票房的絕對保證;但「諾瑪」登峰造極的音樂境界,更是他心中的摯愛。而旅義女高音朱苔麗戰勝癌症病魔復出演唱的消息,讓他立刻下定決心,信心十足的捨棄美豔的吉普賽女郎而就高盧女祭司,並為這齣他口中形容「好聽得嚇死人」的歌劇,找來因執導幾米「地下鐵」紅透半邊天的劇場才子黎煥雄擔任導演。
曾於多項國際聲樂大賽中獲得大獎的朱苔麗,目前是Brescia國立音樂院的聲樂教授,更是視歌劇為國寶的義大利唯一的東方聲樂教授。她的恩師即為曾與卡拉絲合演「諾瑪」的比妲欣妮。幾年前她戰勝癌症病魔復出樂壇,歌聲不僅未被病魔擊倒,反因生命的歷練更見出色,為樂壇再添一則傳奇。
睽違十多年未曾在台灣演出歌劇的朱苔麗,令人期待!而本身即曾擔任EMI唱片資深經理的黎煥雄,更在接下此項導演重任前就是歌劇「諾瑪」的忠實擁戴者,冥冥中似乎早有安排,讓他在十年前成為台灣引進卡拉絲「諾瑪」唱片的第一人,因此對於這次合作,黎煥雄直呼太不可思議!
因對貝里尼「諾瑪」音樂有無限尊崇,他決定運用最簡約的線條、單純的黑色、古典居爾特與現代寫實的對比交錯,展現一個乾淨無礙的空間,讓貝里尼天才洋溢的旋律可以不受干擾盡情馳騁,在戰爭、外遇、愛與背叛中;在祕密婚姻與三角畸戀間,譜出一段張力十足的黑色變奏曲。(作者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行銷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