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蔣公誕辰當天,台聯立委聚眾到高雄文化中心,企圖用水球丟擲蔣公銅像。消息傳出後,大家赫然發現,在民進黨執政、同時又是美麗島事件爆發地的高雄,竟然還有蔣公銅像保留下來。
相形之下,台北市經過上一次政黨輪替後,公共場合幾乎看不到蔣公銅像了。
高雄市長謝長廷說,「銅像原本就存在,就讓他存在不必拆除,不必矯枉過正。」不但文化中心有蔣公銅像,愛河旁、中小學校內,都有蔣公銅像。
謝長廷的包容與肚量還不止於此。
吳敦義曾經是他「過去」競選高雄市長的對手,總統府祕書長蘇貞昌則是他「現在」主要的黨內競爭對手,但是最近由高雄市新聞處編印、介紹高雄歷史的漫畫書,原本「遺漏」了吳敦義和蘇貞昌兩人。但謝長廷要求幕僚在出版前,補上吳敦義把市政交棒給他,以及蘇貞昌是美麗島大審辯護律師的內容。
夾菜哲學
「政治是要爭,但不必執著,畢竟那不是人生的全部,」謝長廷說。
在此次立委輔選中,謝長廷的曝光率不及游、蘇兩人,一句「孔融讓梨」的談話,原意是:他會配合陳總統在高雄輔選行程,竟然還被媒體引申成他是小梨,蘇貞昌是大梨。
然而,這無損於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的地位,今年中執委選舉中,他獲得第一高票,黨內分量不言而喻。
謝長廷曾經考取日本文部省獎學金,到日本京都大學攻讀碩士,並念完博士課程。但是因為父親罹患癌症而必須返台。留日的經歷,使謝長廷成為民進黨高層中,少數兼通英日文的人才。
一位曾在國安會工作的人士也點出,謝長廷的國際觀和看問題的格局,比起蘇、游二人,甚至阿扁都更勝一籌。
一位在黨外時期與扁長共事的人指出,論聰明才智、學習能力,謝長廷在美麗島大審的律師團中都位居前列,長扁之爭,扁勝出,只是因為「扁比較帥」,擅長營造媒體形象。
因此,不管未來謝長廷是否將出任閣揆,泛綠陣營內,無人敢忽略他挑戰2008總統寶座的實力。
雖然離開台北五年多了,但謝長廷覺得他的支持者並沒有減少很多,不久前到彰化輔選,還遇到一位「已經觀察我二十多年」的支持者,令他感到窩心。
這就是謝長廷的夾菜哲學:等到桌上的菜轉到面前,再動筷子。如此一來既不吃虧,也顧及了吃相。
唯一的高雄
「爭而不執著」的人生觀也被謝長廷應用在高雄市政建設上。
隨著高鐵即將通車,有人擔心高雄會在台北的磁吸作用下,更加邊緣化。但是留日的謝長廷從日本經驗中得到啟發,提出「不做第一,只要唯一」的對策。
從新幹線通車後,東京市範圍擴大,關西、九州等地卻開始衰退,但其中,京都所受到的影響較小,因為京都所強調的是文化;相對的,大阪極力爭取蓋機場,以便與東京競爭,但事實證明大阪受到的衝擊卻遠比京都大。
謝長廷說,南部要有競爭力,首先是要有特色,高雄則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如此,北部遊覽車才會開到高雄。因此,在爭取興建機場的問題上,高高屏並不像台南叫得那麼響。
像愛河的整治和美化計畫,謝長廷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有在地特色。
台北市的河川長,為了防洪,堤岸只能用水泥加高加厚,難以美化;高雄的河川短、市內空間大,防洪可以利用埤潭來蓄洪,堤岸就可以美化並加以利用。
愛河污染長達數十年,卻能在謝長廷任內改頭換面,主要還是他會抓問題的關鍵。台灣許多河川的污染整治功敗垂成,關鍵就是污水順著雨水溝直接排入河川。因此,謝長廷整治愛河及前鎮河,首先是從上游把雨水溝流入的污水截流、處理後再排放。
下水道工程雖然重要,但因為是「地下工作」,民眾感受不到,一般地方官大都興趣缺缺。謝長廷卻逐步把下水道的普及率由原來的6%提高到33%,為根本解決愛河及前鎮河污染打下基礎。
曾經是高雄之恥的愛河,現在變成高雄人的光榮。以前北部來的遊覽車都只在高雄市停一下,然後直奔墾丁;現在的愛河,白天可以坐船、可以在露天咖啡座喝咖啡,晚上可以欣賞由各式燈光組成的城市光廊,許多遊客為了欣賞愛河美景,而在高雄市住一晚。
日本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蒔田,三十多年前曾在高雄工作過,也驚訝愛河的變化。他就任不到一個月,已經多次與夫人一同到愛河露天咖啡座喝咖啡。
然而,不論是整治愛河、捷運工程,還是楠梓區下水道工程、全市無線上網,最大的困難還是錢。
與其他縣市一樣,高雄市也深受財政赤字之苦,明年的債務餘額已達新台幣1261億元,根據相關法規,高雄市最高的舉債上限大約是1800億元,以每年100多億元的債務增長速度計算,再五、六年,高雄市就無法再借錢了。
謝長廷巧婦為無米之炊的方式就是BOT。例如,愛河旁公園交給民間來經營,市府不但不需要一毛錢去維護,而且一年坐收600萬元權利金。
國民黨籍市議員林國正也認為,謝長廷花小錢,讓愛河變漂亮了。
南主角
不過,BOT案非常容易被人指為「圖利廠商」,謝長廷還曾經因此被議會以圖利的罪名,移送調查局調查。
對於圖利的指控,謝長廷認為,身為政務官的他應擔下所有責任,唯有如此,事務官行政才有效率。
高雄市區的「現代大樓」因為十三樓違建,導致整棟大樓拖延了十幾年還拿不到建築執照,但是各樓層在沒有建築執照的情況下,多年來仍一直在使用。市政府取締不是,不取締也不是。
謝長廷就任後,先讓合法的樓層取得建築執照,他交代承辦人員在簽呈上分別列出准發建照以及不准發建照的理由,由他簽核,也由他負責。
謝長廷笑說,大概只有他這個縣市首長才會讓部屬上「選擇題」的簽呈,但也只有政務官負起責任的作法,才能排除事務官的顧慮,加速各項建設,包括BOT案的推動。
5月底,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公開稱讚謝長廷的清廉和市府團隊的行政效率。
高清愿表示,統一在高雄市投資300億元的大型購物中心,從未花過一毛錢交際費去變更土地,遇到事情,只要打通電話給謝長廷或相關主辦官員就會迅速解決,辦事效率很高。
高清愿還強調,謝長廷在競選高雄市長連任時,也從未找過他捐款。
有媒體猜測高清愿在「挺謝」,謝長廷則謙虛地回應說,這幾年高雄信守承諾,改革公務員的傳統陋習,才能獲得像統一這樣的大企業來投資。
「如果在台北縣,能見到高清愿這種工商界大老的場合,阿扁就自己到場了,哪還輪得到蘇貞昌,」一位南部企業家觀察指出,遠離中央,讓謝長廷能在中南部經營自己的人脈。
不搞對抗
當年從台北的大稻埕到高雄的鹽埕,離鄉背井的謝長廷處境困難。第一任時的市議會,四十三位議員中,民進黨只有八人,還不到五分之一,政令推動困難,謝長廷甚至還曾被議員趕出議會;還有一位副議長向市銀行借錢,被謝長廷拒絕,竟然叫所屬的報紙連續數日以社論抨擊他。
謝長廷深知在這種情況下,愈與議會對抗,他的形象就愈好,但是整個市政就推動不了。因此,在第一任的後期,謝長廷喊出了「不搞對抗」,調整與議會的關係。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在謝長廷第一任市長任內,通過的捷運BOT案。
謝長廷接受議員聯合保薦的一名局處首長,交換議員支持捷運案。對於應付不完的議員關說違建,謝長廷的作法是將所有違建關說案在市府網站上公開。
隨著7月補選完成,高雄市議會現在是泛綠議員占優勢,而且泛藍議員也大多是年輕、專業人士。有人說,謝長廷的日子好過了。
但是做為多數執政的謝長廷,卻常在市政會議中告誡局處首長,要更加注意施政上的盲點。他說,以前給別人罵一罵,就算了,現在人家講得客氣,但是建議得更具體,我們要更注意。
對於與高雄縣和屏東縣的縣市協調,謝長廷也要求市府官員在協調時,不可以自恃職等高,而有高人一等的態度。
最近,高雄縣議會決議暫緩繳交捷運工程配合款,謝長廷即使在市議會的壓力下,也沒有對高雄縣出惡聲。
不久前,在一個公開場合,高雄縣長楊秋興與謝長廷碰面,楊秋興立即趨前向謝長廷解釋,絕不是與議會扮黑白臉,他已經向中央爭取捷運經費。兩人一團和氣,楊秋興還表示,高雄縣市將來都有可能合併,更何況是現在的合作。
當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還在為飲水、垃圾、淹水問題互別苗頭之際,高高屏的區域整合,早就在共同爭取機場、改善自來水質、整治愛河、共建捷運等項目上開花結果了。在這當中,謝長廷雙贏的作法扮演決定性角色。
非「零」台灣
謝長廷協調斡旋的能力、胸襟氣度在民進黨高層中都屬上乘。以前經常講德川家康「忍耐、等待」謀略的謝長廷,現在講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要兩面看問題。
謝長廷變謙虛了,特別是在連任了高雄市長之後。
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林國正觀察:謝長廷原來是伶牙利齒,但現在伶牙利齒不見了,刻薄犀利的言詞也不見,他的所有稜角都收掉。高雄市民對他的支持度上升,「對謝長廷的愛戴甚至超過陳水扁,」林國正說。
高雄朝野得來不易的和諧,謝長廷在思考如何擴展至全台灣。
謝長廷感慨說,他曾經到紐約參與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發現即使只有一個聲音,台灣的聲音在聯合國都很難被聽到,何況台灣自己還有五、六種聲音。
因此,早在1987年,謝長廷與趙少康辯論中國與台灣前途時,就提出「台灣命運共同體」。
謝長廷解釋,台灣現在最危險的就是不信任、猜忌,急需一種雙贏的機制。但是台獨、統一已經變成政治標籤、變成零合遊戲,如果現在談國號,台灣內部就不合,因此,他才先從文化上推動命運共同體。
最近在推動高雄一人一書的捐書活動中,謝長廷捐的是《非零年代——人類命運的邏輯》,先前,他還推薦《我們為什麼不再信任》一書。
當泛綠已在議會成為主導力量,謝長廷卻說「見喜而憂」。
其實,「見喜而憂」不也是民進黨由在野到執政最需要調整的心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