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 羅培茲‧克萊羅斯:經濟整合才能打破藩籬(下)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4-12-09

瀏覽數 15,100+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 羅培茲‧克萊羅斯:經濟整合才能打破藩籬(下)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宏碁集團董事長 施振榮: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第一,前十名都是小國家,尤其是新加坡,愈小愈容易做得好。第二,大國家國內市場夠大,小國家的競爭力則來自掌握市場,像北歐國家就掌握歐洲市場,亞洲則運用勞力掌握全球市場。

我從事科技業,我認為科技排名第二是高估了,將來只會往下降。而我們的競爭力該如何提升?我想只有從公部門著手,因為我們排名第二十七,往前進的空間大。1989年我就提出,「降低成本的空間是有限的,台灣提高價值的空間是無限的」,我們的競爭力可以不斷提升。這十幾年的競爭力,相當的部分是靠移到中國降低成本,但台灣在研發創新的部分仍有無限空間。

我對台灣競爭力一直很關切,台灣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有很大的進步。製造業當然是借重中國的生產力,提升了競爭力;服務業則是因為國際的壓力,如自由化、國際化,服務業不得不進步。不過,過去我們多是倚賴大陸的勞力,今天我們可以多開發大陸的腦力與市場,這還有相當大的空間。

台灣從科技的競爭來看排名不錯,但是在科技的運用上卻不理想,比香港、新加坡都還要差,尤其在「服務業的科技化」上,仍有很大改善空間。服務業占經濟體的三分之二,服務業可以改善的空間是製造業的五倍以上,要提高台灣競爭力就要從這方面著手。

科技能提高服務業的標準化與品質國際化,其中國際化相當重要,因為市場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服務業要國際化,最大市場在大陸,然後再到東南亞,再藉科技到達全球。

不可諱言,政府的公部門排名是不理想的。當然我不贊同說,經濟不好是執政黨的事,排名提高也是執政黨的努力,這很表面。執政黨的努力是有時間差的,效果可能在五年到十年內才出現,企業界的努力也需要時間才會有結果。我們企業界現在擔心的是:第一,兩岸的關係,撇開政治不談,大陸市場讓台灣競爭力有提升的機會,台灣必須要去考量;第二,藍綠雙方的不確定因素,對競爭力有很大影響,我們期待兩個陣營良性競爭,不要浪費社會資源。今天的努力是為了五年、十年後的競爭力,不要再浪費太多成本。

羅培茲‧克萊羅斯:

很感謝兩位的評論,我想這對競爭力調查很有幫助。關於全球企業競爭力指數的問題,BCI所做的調查是很個體的,僅關注於企業本身,至於是否GCI和BCI會合併?答案是會的,實際上我們正在進行中,將總體和個體合併,也加入一些重要的指標。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第一是「公共衛生」,這指標主要著重於非洲,不過中國、印度、俄羅斯也是相當值得關注的。在非洲,愛滋病是重大議題,對企業主來說,非洲的金融不是那麼重要的議題,他們關心的是疾病,企業主擔心員工死於諸如愛滋等疾病。想像一下,你雇了一群人,半年後卻無法確定原班人馬是否都健在,所以公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指標中卻沒有呈現這些特定國家的公衛問題。

再來是「勞動市場的僵化」,我們收集相關資料、也公布相關資料,卻沒有納入GCI的計算當中。實際上在歐洲談到經濟成長、經濟政策,就必須談勞動市場的僵化,企業便相當詬病德國這方面的問題,也許加入此一指標,德國的排名就會往下掉。

第三是「安全」。有人問惠普(HP)執行長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下次打算在哪設廠?大家都覺得她的回答會考量總體經濟、匯率等,結果都不是,她回答:「安全的地方」。她說,只有確保員工不會被綁票或遭到傷害,須達到這樣最低限度的安全,她才會考慮設廠。

高希均教授:

將政治議題放一邊,你覺得我們該如何加強兩岸間雙贏的方法?

羅培茲‧克萊羅斯:

我是個「經濟整合」(Economic Integrate)的信仰者,我相信,唯有如此才能打破貿易、勞動力等藩籬。GDP前二十名的國家,其中的十二個國家來自歐盟,可見歐盟的經驗是相當成功的,歐盟是一個經濟整合的典範,可供世界各地參考。就我所出身的拉丁美洲而言,現在也在進行這樣的整合。還記得當我還小時,我和表哥去一趟阿根廷,申請過程就需時三星期,現在我們隨時都能去。

兩岸把政治擺一邊,認知彼此的共同利益,才是未來該走的路。往前看,未來會更加的全球化、更多的區域會整合,我希望兩岸能成為其中之一。(張經義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