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50年來新高!國發基金2022年獲利近300億、持藥華藥大賺40倍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22-12-31

瀏覽數 12,700+

圖/科技新報提供
圖/科技新報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2022年封關,年終績效大盤點,國發基金2022年獲利297.01億元,預計解繳國庫金額達130億元,執行秘書蘇來守表示,今年獲利創成立50年來新高,累計盈餘共計4121億元,其中解繳國庫金額已達2931億元,目前基金淨值將近1兆元。

科技新報提供

科技新報提供

國發基金獲利創史上新高

蘇來守表示,國發基金為協助產業發展,投資事業多數為早期、新創事業,這類投資事業大都為高風險,而且初期營運績效不易彰顯,因此部分轉投資事業尚呈現虧損狀態,但是國發基金2022年獲利297.01億元,創成立50年以來的新高紀錄。

蘇來守指出,國發基金自1973年成立以來,國庫歷年撥交金額合計約309億元,累積到今年12月盈餘共計4121億元,其中解繳國庫金額已達2931億元,目前基金淨值將近1兆元,較國庫歷年撥交金額成長超過1兆2000億元,平均每年成長約240億元,基金整體營運績效良好。

蘇來守說明,從政府那邊拿到的309億元,已經還給國庫2931億元,50年來累積盈餘達4121億元,等於平均每年獲利超過80億元,還有將近1兆元的淨值,相較任何投資機構,獲利算相當不錯的單位,並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錢,反而替納稅人賺到不少錢。

科技新報提供

科技新報提供

國發基金持有藥華藥大賺 40 倍

蘇來守分享,現在投資的家數已達68家,但是有些新創仍在研發初期階段,若以2021年轉投資的66家事業來看,營運獲利或股價超過國發基金投資成本者共40家,雖然實際有33家獲利、33家虧損,但是投資未滿3年的有14家,多數轉投資事業營運發展效益尚佳。

攤開國發基金直接投資事業明細表來看,雖然有33家公司虧損,但是其中有7家上市櫃公司,包括藥華藥、中裕、台康生、三顧、聯合再生、昱展新藥、樂迦再生,其股價已經超過國發基金的持有成本,以藥華藥12/29 的收盤價479元計算,國發基金持有藥華藥的帳面大賺40倍。

蘇來守說明,國發基金做創業投資,目的是為協助產業發展,而且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沒有人敢保證絕對不會虧損,但是從金額數字來看,國發基金獲利和股價超過國發基金投資成本的家數和金額遠遠超過虧損。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科技新報提供

科技新報提供

高獲利伴隨高風險

牛仔褲代工大廠如興今年爆發重大財務困難,導致投資14.8億元的國發基金被捲入風暴中心,蘇來守表示,投資的確會有虧損,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判斷錯誤、二是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三是運氣不好,但是無論何種原因虧損,國發基金都會積極檢討改善。

蘇來守指出,若是有企業或內部的營私舞弊發生,國發基金就一定會告到底,舉例像是現在的如興案就已加入投保中心集體訴訟案,針對當年如興現金增資說明書不實求償,但是以國發基金整體的投資績效來看,獲利仍遠遠大於虧損的數字。

蘇來守強調,國發基金是一個獲利相當不錯的單位,但是高獲利伴隨高風險,無法避免會有虧損的情況,而且國發基金的投資,主要是以監督者的角色,督促公司正派經營,並不會干涉營運模式,只能協助公司朝原本設定的目標前進,扮演為協助產業發展的角色。

科技新報提供

科技新報提供

本文轉載自2022.12.30「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