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琳瑯滿目」的福利
在國際上每人所得排名,因衡量標準不一,我們台灣在全球排名可以出現10名~30名之間。在四小龍中,也會排列第一,超越新加坡、香港、南韓,也會是倒數第四。
不論接受哪一個排名,不爭的事實是:台灣人民已經奇蹟式地,長期享受到了高所得國家中,都難以找到的政府照顧:相對低廉的電價、油價、捷運票價、水費、學費、健保費等;近日每人還可領到一萬元的補助。

出國多年的僑民,回來很容易地辦妥新的國民身分證。四個月後,即使從未付過稅,便可得到外國人都稱讚的健保。他們短期回來,主要的行程,就是充分利用幾乎是免費而又優秀的台灣醫療。
政府對美好的生活安排,還不只這些。縣市政府還有對學童,提供免費午餐;對長者有敬老金;對小孩的照顧,外語的學習,弱勢者的優待等,真是琳琅滿目。
這種人間幸福,不需要去北歐(1972年在丹麥教書,全家就享受過),就在身邊的台灣。放眼世界,最貼心的還是台灣,近十年來與其他國家比,居然有極低的整體租稅負擔率,2024年為14.1%。其他國家如南韓(23.8%)、美國(21.6%)、德國(21%),都比我們高。這真使外國人嘖嘖稱奇:稅率低、福利高,台灣人民的幸福,變成一個「現代傳奇」。
即使這樣低的稅率,這樣優厚的補貼,不少利益團體,還是不斷地用「正義」「公平」的大帽子,持續壓住政府,要把白吃「午餐」提升到白吃「盛宴」的規格。只要有選舉,就有機會爭取更多的「白吃」。選舉有輸贏,利益團體則是永遠的贏家。
台灣如果還有大陸觀光客出現,可能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言論」自由和「行動」自由。抗議、示威、網上發聲、當面罵官員,所有這些不要有勇氣,只要有時間。台灣與130多個國家有免簽證的約定,全天候機場進出。退休的人,尤其出國旅遊勤快,其樂融融。幾年前,一位退休的中學老師告訴我她的「三七」退休生活:一週休息七天,一個月七次麻將,一年國內外旅遊七次。
可惜白吃午餐,終究要面對結帳的時刻。帳到底誰來付? 結局只有一個:政府不斷舉債。民主政治的弊病,是政黨不斷開選舉支票,並且彼此惡性加碼,隨之而來的是公債年年攀升,哪一個民主國家沒有面臨財政危機?現在以親身經驗對公債講得最嚴重的,就是一度全世界最富裕的美國總統川普。
(二)另一面是「大缺失」
真實的台灣有很多面向,不少人早已沉痛地指出:媒體上及網路上的資訊,隨處在報導這些本末倒置的現象:
•把「壞」消息當成能熱賣的「好」新聞。
•把做壞事的「惡人」當成「名人」。
•把到處造謠的「騙子」當成「君子」。
•把翻雲覆雨的「政客」當成「英雄」。
•把信口開河的「對答」當成「專家」訪談。
•把違反做人做事原則的「叛徒」當成「好漢」。
這種痛心現象中看到了:報導商業化、新聞娛樂化、評論兩極化、善良邊緣化、正派人物被惡意醜化。
這就是既明顯又隱藏的普遍現象,讓我冠以一個新名詞:「台灣弔詭」──小確幸中藏有大缺失。
這個使人不想承認的真相及缺失,是經年累月政府、立院、媒體、企業、民眾在討好、私利、短視、偏執的集體行為,與相互虛偽、敷衍、沉默下的共同產物。那麼台灣有志氣、想爭氣的人民該怎麼辦?
這是難解之結。在美國讀書與教書的40年經驗中,自己一直在思考:戰爭不能解決的,求政治談判;政治不能解決的,換領導;領導不能解決的,只能痛苦地再等下次民意的選擇。
自己的結語是:1950年代在南港長大的眷村子弟,走過了大半世界,只學會一件事:「一切靠自己」。
(三)一切靠自己
這麼多年來,「政治正確」下,人民被慣壞的白吃午餐心態,早已使國家、財政山窮水盡。政府不再立刻勇敢地、大規模地、合理地調升稅率、費率、行政效率及價格,在缺少財力支撐下,任何政見,都變成空頭支票。白吃午餐快要斷炊了,桌上還端得出牛肉嗎?
李光耀曾告訴新加坡人民:「世界決定了新加坡的命運。新加坡毫無選擇,必須改變。」台灣必須改變,要成功地「改變」,政治人物需要先「改變」認罪,千萬不可以再好大喜功,語不驚人死不休:
(1)「政治」語言愈正確;
(2)「國家」方向愈迷失;
(3)「戰爭」可能性愈增加。
這個世界最不可靠的是政府選舉時的承諾,政府高層官員最需要的志氣:就是勇敢大膽地調整「白吃午餐」的決策,理性選民要蜂擁而起勇敢支持。
(四)換一個想法: 從「白吃午餐」到「獨立宣言」
換一個想法:從人性的根本改起。那就是考慮我40年前提出「白吃午餐」的警告。引用當年張作錦總編輯的話:
「1977年5月27日的《聯合報》上,有一篇高希均教授寫的文章,題為『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作為一位主編,那天我接到官方和民間不少稱讚的電話。當時的台灣,正籌劃發展經濟,建設社會,提升教育,各方面都蓄勢待發,正需要一些新思想、新觀念的引領前導,高教授的建言來得正是時候。他告訴同胞大眾,建設國家,不能事事依賴政府,國民也要盡自己的責任。尤不可企望稅賦要少,公用事業價格要低,而社會福利要多。那不切實際,因為羊毛只有出在羊身上。」
美國獨立宣言,發表在1776年7月4日。此刻,「高」獨立宣言是以長者身分,獨自宣布:「人人必須尋求自己的經濟獨立。」
沒有一個現代人不嚮往「獨立」──尤其是思想獨立與行為獨立;甚至拋頭顱、灑熱血,就是要爭取獨立的民主體制──自由、人權、法治、正義、公平等。我自己何其幸運在一生中,有40年的關鍵歲月,生活在自由與開放的美國校園。
今天的台灣人民,已享受到台灣的民主;可惜的是在民主沒有成熟扎根前,就演變成了民粹!且已陷入困境。
「新獨立」宣言是指: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要常常依賴政府,不要時時想占政府便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形容1960年代初期大陸家庭的貧窮。他說:「因為吃,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被別人像狗一樣地凌辱;因為吃,我才發憤走上創作之路。」
因此,古今中外「窮」是最可怕的敵人。
這個世界最可靠的是自己的志氣;此刻最需要的志氣:就是拒絕「白吃午餐」——除了低所得及弱勢團體外——大家都需要接受這種必然:排富條款、使用者付費,以及能者多付稅。
政府有太多的施政要推動(如包括購買巨額武器的誘惑);「白吃午餐」絕不是理性的選項。大有為政府要提倡的「新」獨立宣言,就是「經濟獨立」。
在我提出「新」獨立宣言中,排列出人生五階段論:
第一階段:求學階段,自己的功課自己做。
第二階段:踏入社會,自己的工作自己找。
第三階段:建立家庭,自己的幸福自己建。
第四階段:事業奮鬥,自己的舞台自己創。
第五階段:夕陽餘暉,自己的晚年自己顧。
自己正進入第五階段,回顧一生,似乎自己都在努力做到。